院务公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首页分院概况机构设置院地合作组织人事院士风采青年人才党建与创新文化科学普及信息公开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201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文章  
  2012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9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8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6年度沈阳分院系统所级领导理论学习论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专题 >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 2012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实施生境和资源修复,促力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所 杨红生
2013-01-22 | 【

 

总览历届党代会报告,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而其中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利用方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向转变,这也是再现美丽中国碧波万顷、海阔鱼跃秀美图景的必然选择。

一、美丽中国理念的诠释

十八大报告用整整一个章节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报告中首次提到“美丽中国”,“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等让人耳目一新的新词。参与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生态文明简单说就是生态和文明的结合体,为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描绘了新的美好蓝图。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一系列的战略思想方针的再概况和再升华,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那就是: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报告还明确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并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美丽中国”等新词句的提出反映了从社会学角度,生态文明的建设实际上是求得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二、美丽中国建设与海洋科技

建设美丽中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力量。强大的科技力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海洋科技发展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提高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岸带、海洋生态环境的水平等,有力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1、陆海统筹,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坚持陆海统筹,从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海洋,加强陆海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海陆资源互补,实现陆海一体化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加强沿海省市陆地开发保护和海洋开发保护的统筹,把区域发展与海洋发展联系起来。同时,要实现海洋事业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实现海洋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牢牢树立发展海洋经济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并举的新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做好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加紧探索依法治海、依法管海的科学管理体制。依靠海洋高技术发展,加快对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升级,培育和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海洋绿色技术,改进落后生产工艺,走循环经济之路。推进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在海洋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减轻海洋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

2、海洋科技与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近岸海洋环境污染呈立体、复合污染新趋势,对生态系统安全、食品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威胁;陆源污染物排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严重,个别排污口及河口邻近海域出现“荒漠化”现象;近岸海域营养盐结构失衡,直接影响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我国主要经济区域邻近海域,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此外,受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人类开发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灾害呈逐渐增加趋势。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离不开海洋科技的有力支撑。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完善海洋观测预报体系和能力建设,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完善制度、创新机制、提高能力等手段,确保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3、生境保护修复,重建美丽海疆

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生境、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资源的衰退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重视。通过开展典型生境的修复、关键物种的保护、修复效果的监测与评价、修复的综合管理等相关研究工作,显著缓解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与生物资源的持续衰退。其中,海洋牧场技术作为重要的海洋生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技术之一,通过在特定海域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设置人工渔场等,实现海洋生物资源量提高和可持续捕捞。以海洋科技为支撑,通过实现海洋生境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重建美丽海洋。

三、实施海洋牧场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1、海洋牧场是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列为前进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不可否认,渔业经济同样也面临渔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而海洋牧场建设正是一条有效解决渔业资源数量与质量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渔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

海洋牧场建设也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需要。蓝色经济区要坚持资源开发、产业培植、区域打造、生态保护“四位一体”的原则。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需要,针对海洋牧场建设的关键技术环节,建设我国岛礁海域海底牧场构建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促进受损岛礁海域的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恢复以及海洋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我国海洋牧场存在问题和建设目标

我国在20 世纪80 年代曾提出开发建设海洋牧场的设想,与日、韩、美等先进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需进一步深化,技术体系和标准有待完善,增殖放流需加强过程管理,群众参与意识和热情需有效调动,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需进一步增强。海洋牧场建设应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在总结国内外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以下建设目标。

科学发展,推进海洋资源永续利用。通过增殖放流和有效的资源管理,补充和恢复渔业资源,实现渔业资源捕捞和补充平衡。

改善环境,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通过科学投放人工鱼礁、布设海草( 藻 ) 床等方式修复受损生境, 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及繁殖场所,逐渐形成稳定海洋生态系统。

惠及民生,促进沿海渔民增产增收。通过提高海洋生物资源量和产品品质,促进观光、游钓等周边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渔民收入增加,渔业经济发达。

保障安全,提供更多优质海洋食品。实现水产品供给能力和水产品品质提高,增强渔业资源对国家食物安全的保障能力。

3、推动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海洋牧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环境、科技、投融资、管理等多方面问题。建设海洋牧场要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实际情况,按照生态养殖原理,科学规划布局和设计,实现海洋空间和天然饵料的多层次立体利用、带动观光旅游和休闲渔业等周边产业发展。未来一段时间,推动海洋牧场发展需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提高科技管理创新能力。提高苗种繁育、习性驯化、人工鱼礁设计、鱼群控制、生态修复技术水平。创新海洋牧场管理方式方法,开发生物资源、环境质量动态监测,推动实施从规划建设到牧场运行的全过程管理。培养生态养殖和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

完善建设管理标准体系。制定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和管理的技术规程和标准,规范海洋牧场建设选址、设计、施工,养殖对象的繁育、驯化、放流、捕捞,海洋牧场的管理、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海洋牧场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构建民产学研合作机制。打破科研机构行业壁垒,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渔民参与热情,推动形成科研院所与企业、渔民密切合作的产业联盟,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管理方式方法转变,形成产业链完整的海洋牧场产业体系。

丰富投融资渠道和主体。海洋牧场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先期应争取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建立国家海洋牧场发展基金,启动海洋牧场示范建设。同时应拓展海洋牧场使用权物权化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到海洋牧场的运营、维护、管理和技术研发,逐渐实现政府管理向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过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这一科学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首要范畴,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这一科学论述,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辽ICP备05000863号-1 网站标识码:bm48000029
电话:024-23983359 传真:024-23983343 邮箱:syb@mail.syb.ac.cn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24号 邮编: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