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的世界历史上,有一个人及其学说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前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称他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的、最实用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荷兰报刊称他“是19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海军历史学家”。他就是阿尔弗雷德 塞耶 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美国著名的海军历史学家、海军战略理论家,美国海军学院前院长,美国前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的军事顾问。马汉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历史地位,被视为美国海洋战略的鼻祖,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研究,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在马汉的著作中,他提出了“海权”的概念,并成功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海权理论。他的海权论盛行世界百年而长久不衰,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的重视。可以说,与处于同一时期形成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相比,海权理论对西方战略格局的影响不亚于共产主义理论对东方意识形态变革的影响。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国海权》(2011年8月第1版)根据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与《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三本著作摘译而成,译者为熊显华。全书共有15章,较系统介绍了海权理论,是对马汉海权三部曲一个较好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阅读《大国海权》,我们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马汉的海权思想和海洋战略主张。马汉的海权论认为,以贸易(指商品输出)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他从战略角度分析了一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性格和政府政策(包括发展海上实力的政策)等六大因素对海权的影响,提出海军战略就是在平时和战时建立并加强海上实力,以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他认为,夺取制海权的方法是舰队决战和海上封锁,而要完全夺得制海权,只有通过舰队决战。他强调集中兵力,把集中兵力视为基本的作战原则和贯彻海军战略的主要手段。马汉提出了海权控制陆权的地带主要是海峡、半岛、岛屿,要想成为海权国家要具备海军条件(要有海军、海上基地、海上交通线且不受他国控制)、海运条件(拥有港口及顺畅之海上航路)、海外商业条件(拥有庞大之商船、海外商业及经济关系、海外移民及建立殖民地)。
马汉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首先控制加勒比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峡,尔后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还主张美国在太平洋同其他列强实行“合作”,以获取利益,并争夺中国市场。马汉的海权论为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了美国海军发展和海上扩张的理论根据。受惠于他的海权战略,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的海军实力由世界第12位跃升为第3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当作自己的“内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仍有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十几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各型舰艇数千艘。时至今日,美国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世界海洋的主导权和控制权。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海洋资源开发的加快发展,海洋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争夺的焦点。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已经于1994年生效,并已获得150多个国家批准,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协议为基础的世界海洋秩序初步形成,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本身就是各国斗争与妥协的结果,以海洋权益安排为核心的世界海洋制度仍然不完善,当前围绕资源争夺的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随着世界海洋资源和权益竞争的日益激烈,美、日等世界主要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例如,美国2004年出台了《21世纪海洋蓝图》,加拿大2002年制定了《加拿大海洋战略》,韩国制定了《海洋韩国21》,日本政府制定了21世纪海洋开发计划。这充分说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致力于通过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加大对海洋科研和开发的支持力度,致力于推动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保持在海洋领域的领先和控制地位。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可管辖海域。20世纪中后期以来,我国的海洋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海洋科技不断突破,海洋经济加速发展,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海洋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海洋军事力量日益强大,海洋文化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和众多制约因素。其中,最为严重就是我国严峻的周边海上安全形势。
当前,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划界与资源开发存在严重纠纷,从北到南,我国除了渤海这个内海以外,在黄海、东海、南海三个海域与相邻的八个国家存在争议和纠纷。在黄海海域,中韩存在海域划界问题,近年来黄海海域中韩渔业资源纠纷加剧,今年以来已经发生多起韩国扣押和伤害我国渔民事件;在东海海域,中日海洋权益纠纷愈演愈烈,特别是钓鱼岛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不可逾越的障碍。今年,日本无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我国的基本事实,炮制购岛闹剧,严重侵犯了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南海海洋权益纠纷更加复杂,波及“六国七方”(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同时美国、印度等区域外势力也从维护自身利益和亚太战略需要出发,不同程度地介入和干预南海地区的事务。在南海我国主张管辖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被周边国家严重盗采,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在南海地区的石油开采量主要限于南海北部中国大陆的边缘海域,2004年开采量大约为400万吨,只相当于泰国的1/2、文莱、越南的1/3、马来西亚的1/10、印度尼西亚的1/14;天然气的开采量相对周边国家则更低。而在我国拥有主权的南沙群岛周围深海区域,上述国家大肆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而中国在该区域没有任何石油天然气开采量。我国渔民在南海海域的捕鱼活动也经常受到周边国家的打击驱逐,并在部分海域形成了小规模冲突。今年爆发的中菲黄岩岛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南海地区局势日趋紧张,南海海域资源开发纠纷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和东南亚国家相互关系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随着我国在南海争议海域资源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南海纠纷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在海洋权益纠纷集中爆发的今天,重读马汉的海权论,对重新审视我国的海洋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海上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大力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保证国家海洋利益。这是我们争取未来发展资源和空间的战略选择,是保证我们在21世纪真正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走向海洋,开发海洋,制定包括海洋经济、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和海洋军事力量,全面提高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和海上军事打击能力。
我认为,海洋强国是指拥有开发海洋、利用海洋、控制海洋和保护海洋的综合性海洋实力,能够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真正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并为本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空间和资源的国家,主要表现在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环境健康、海洋军事力量强大、海洋文化繁荣、海洋综合管理有力。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旨在通过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不会向马汉海权论宣扬的那样,走海上扩张的道路。但是,何为海洋强国?海洋强国必须以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不受侵犯为底线,以维护世界海洋和平为目标。
建设一个海洋强国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把握住,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加快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附:《大国海权》主要章节
第一章 海洋战略对于世界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 海权战略六要素
第三章 英、法海战的战略布局
第四章 东方和西方海洋权益的碰撞
第五章 俄英美三足鼎立
第六章 陆上强国与海上强国的冲突
第七章 以中国为中心
第八章 日本、中国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九章 美国向外看
第十章 夏威夷的战略地位
第十一章 地峡和海权
第十二章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战略
第十三章 英美联合
第十四章 美国海军的战略崛起
第十五章 美国如何准备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