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首页分院概况机构设置院地合作组织人事院士风采青年人才党建与创新文化科学普及信息公开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201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文章  
  2012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9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8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6年度沈阳分院系统所级领导理论学习论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专题 >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 2012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提高探索和认知海洋的能力,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海洋所 孙松
2013-01-22 | 【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并强调“要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抉择和战略部署。

成为海洋强国,意味着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来探索认知海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和综合管控海洋。在全球陆地被瓜分之后,陆地周边的12海里领海、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和大陆架也先后有了归属。现在人们的目光投向了属于公海的深海和大洋。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超过3500米,水深大于1000米的深海区域超过90%,其中绝大部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国际海域,约占地球表面积49%。国际海域因其在海洋中所处的独特的政治、法律地位,更因其拥有多样性的资源,成为各国延展可控制疆界、争取海洋权益的新空间,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培育、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的平台。

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洋环流和热量变化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西边界流的变化对近海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深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和矿物资源;深海极端环境和生命现象的探索丰富了人们对地球科学和生命起源的认识,孕育着重大科学突破。特别是,深海和大洋是人类一直以来难以企及的地方,也是地球上尚未被认识和开发的最后疆域。因此,走出近海,准确、系统地了解深海大洋,掌握深海大洋的变化规律和战略资源分布特征,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与我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关系最密切的深海大洋区域当属西太平洋。自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我国的战略发展空间、国家权益与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在西太平洋诸多海域,特别是权益敏感海域尚存在大量海洋环境信息空白区,严重影响了我国军事力量进入西太平洋纵深海域和由被动防御向积极防御的跨越。

西太平洋具有全球海洋温度最高、面积最大的暖水体——暖池,是全球海洋热量中心,也是全球物质和能量交换最强烈的地区,其巨大的热惯性对东亚气候变异产生重要影响,控制着我国的旱涝和台风灾害,并调控全球气候变化。西太平洋环流与我国近海存在着强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我国近海生态环境变动的重要驱动因子。因此深入系统认识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洋动力过程与机制,开展西边界流与近海生态系统协同研究,将显著提升我国气候预测及防灾减灾能力。

西太平洋发育了全球70%以上的弧后盆地,也是全球海山系统分布最为集中的海域,蕴藏巨量的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铁锰结壳资源,并且孕育了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进行西太平洋深海弧后盆地、海山系统的矿产和生物资源探测研究,是拓展和发掘国家战略性海洋资源的长远需求。

深海研究严重依赖于大水深、多学科综合探测和取样技术,而西太平洋拥有全球最复杂的洋流系统,最广阔的海底平原,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活跃的弧后盆地海底热液活动区,最集中的海山分布区等,是开展深海探测技术装备研发与试验的理想场所。因此,在该区典型海域进行系统的深海科学探测与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成果的产出,并将推动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我国的海洋研究起步晚,受到海洋意识、综合国力和海洋探测装备等方面的诸多限制,主要海洋研究大多局限于中国近海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对深海大洋的研究鲜有涉猎,并且有限的调查研究仅限于大洋上层。因此,我国对全球海洋、特别是深海和大洋的动力环境、资源状况缺乏系统了解。

我院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角开展综合性协同调查与研究,在印太暖池对东亚及我国气候的影响机制、邻近大洋影响下的近海生态系统演变规律,西太平洋深海环境和资源分布特征等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创性成果,促进我国深海研究探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显著提升我国深海大洋理论研究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战略性资源开发、海洋综合管理、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与此同时,打造一支国际先进水平的深海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创新团队,促进我国深海高新技术进步,实现海洋科技跨越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辽ICP备05000863号-1 网站标识码:bm48000029
电话:024-23983359 传真:024-23983343 邮箱:syb@mail.syb.ac.cn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24号 邮编: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