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首页分院概况机构设置院地合作组织人事院士风采青年人才党建与创新文化科学普及信息公开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201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文章  
  2012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9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8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6年度沈阳分院系统所级领导理论学习论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专题 >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 2009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海洋所 李铁刚
2010-03-17 | 【

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

海洋研究所 李铁刚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始终贯穿在勇于探索未知、敢于坚持真理、重视实验观测、尊重科学理性等科学道德传统中,是科学精神的本质,是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和道德保障。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科学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渗透于科学技术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重要内涵,科学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良好的科学道德不仅是科学活动的内在规定和支撑,还是宝贵的科技投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前提,是科学事业的社会信誉和公共形象的保证。

一、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曾经有过精辟的见解:“‘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科学研究的基本使命是正确地揭示客观世界所有现象和过程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因此, 科学探索的路程就是一个对客观事实不断分析不断总结的过程。是什么就说什么,是多少就说多少,这就是科学的基本精神。

事实是科学探索和求证的基础。科学是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断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结晶的总和,不是哪一个时代个别的产物。它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这种观察的动力,可以是生产的需要,也可以是人的好奇求知本能。科学研究就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整个一部自然科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从肤浅、零散、片面走向深刻、系统、全面的过程。如果说古代科学基本上处于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和猜测性的思辨阶段,主要以直觉的和零散的形式出现,那么,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以来的近代科学,则是在对古代科学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把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以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科学精神的实质则表现在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对这种规律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事物发展的基本原理的掌握。科学探索和求证的过程也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的科学原理的过程,在掌握事物发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探索求真工作,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整过程,才能得到真实的结论。

由此可见,科学的探索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而实施这一过程的主体即使科学家。因此作为科学探索主体的科学家必须具备的诚实、严谨、忠于事实的求实精神和善于分析、细心求证、坚信世界的多元统一性和可理解性的崇尚理性精神。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是与弄虚作假的反科学精神是水火不容的矛盾体,它们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科技工作者应该率先垂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克服急于事功的浮躁心态,反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这就要求我们科技工作者要严格地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严格地按照世界的客观规律办事,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地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克服各种浮躁心理,反对迷信和伪科学,建设求真务实,良好健康的科研道德体系。

二、学术诚信是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基石

诚信在科学领域着重求真,科学技术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求真的活动。科学研究的宗旨就是辨析真伪,匡正谬误,从而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因而它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它的最低标准和最高要求都是一个:诚实、严谨、实事求是。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离开了求实求真,实事求是,就绝对没有科学上的创新。科学精神作为人类崇高的精神,在于它是一种坚持真理的勇气,在于它求真求实的态度。

对于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学术界来说,信誉是第一位的。当前,部分科技工作者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的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出现,肆意剽窃他人成果,修改实验数据,谎报或夸大研究成果。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科研活动,极大地削弱了科学精神的原动力动力,弱化了科学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丧失了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良知。这种状况在我国科学界有愈演愈烈之势,最终受到破坏的是我国的科学精神,进而影响我们整个民族的科技创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知识,崇尚文化,“读书人”几乎是社会道德规范的代名词,“读书人”也有“不受一番冰霜苦,难得梅花放清香”的自律,更有“头悬梁,锥刺骨”的拼搏精神。现代学术诚信的建立,只有发挥这些优良传统,才能真正弘扬现代科学精神。以学术为业,就理应在人类道德操守上率先垂范,以求真、创新为己任,严格自律,塑造一个学者高尚人格魅力,以科学的精神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树立榜样。

三、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是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保障

科技界出现这种不诚信状况的原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体制上的原因。科学研究鼓励竞争,但绝对不能为了竞争而竞争,科学精神的内涵是讲究团结与合作,一种靠对真理的追求融合在一起的团队精神。竞争与合作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一个好的体制,应该是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二者不能偏废,这样的科技体制是一种良性循环。也许我们太需要发展了,太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来支撑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科学发展本身特有的现实的客观规律,不遵循这个规律,我们将白白浪费我们有限的资源,也白白耗尽我们中华民族血液里的固有的崇尚科学精神的文化精髓。

而我们目前的体制恰恰强调了竞争,偏废了合作。说是鼓励合作,那也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因为人人都明白在现有体制下,不管通过怎样的渠道,一旦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个人的一切见随之终身受益。在这种异常强大的诱惑力下,不可能存在以科学精神为支柱的科学合作。在SARS发生期间,也可以说是国难当头之时,国内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通道受到重重障碍,而与国外的合作却是一路绿灯,最后痛失一些本应是属于我国应该自主具有的原创性成果的产出,就是以典型的例子。这也是国内科技界的现状,其中体制上危害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不论怎样,我们都不能忘记人的经济人本性。因此,在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竞争与合作处于平衡状态的体制。

要改变现行学术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与利益联系过于紧密的状态。在切实保障学者切身利益的前提下,不要把学术成果等同于金钱、地位,而应致力于挖掘学者的研究潜力,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在科研排名、职称评审时,要尊重各学科的差异性,增加评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要防止“全民搞学术”的倾向。正如有人指出,学校的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能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当然更好,但不能成为硬性指标。研究型大学的教授必须有专业著作,至于社区院校或专科学校的教师,则应该主要考核其教学效果。不同类型的学校分流发展,对于教师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大跃进”式的“全民搞学术”只能是一堆废钢铁。

   要建立法制体系,严惩学术道德失范者。这方面有许多国外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德国、瑞典、美国都非常重视对学术造假者的法律制裁。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博士生手册特别告诫,任何形式的欺骗行为都有可能导致被赶出学校和承担法律责任的严重后果。美国还成立了专门接受和处理学术不正当行为举报的办公室。提高学界人士的法律意识,严惩“冒天下之大不韪”者,在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是学术道德建设的根本保障。

四、结语

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重要内涵,科学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科学探索和求证的过程也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的科学原理的过程,因此科学的探索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这就要求作为科学探索主体的科学家必须具备诚实、严谨、忠于事实的求实精神。学术诚信是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基石,诚信在科学领域着重求真,科学技术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求真的活动,作为人类“精英”的科学工作者,应在人类道德操守上率先垂范,塑造一个学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是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保障,要“德治”和“法治”并举,建立一个协调的鼓励“竞争”的同时,又鼓励“合作”的良性体制,是我国学术道德建设的根本保障。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辽ICP备05000863号-1 网站标识码:bm48000029
电话:024-23983359 传真:024-23983343 邮箱:syb@mail.syb.ac.cn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24号 邮编: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