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首页分院概况机构设置院地合作组织人事院士风采青年人才党建与创新文化科学普及信息公开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201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文章  
  2012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9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8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6年度沈阳分院系统所级领导理论学习论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专题 >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 2009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科学规划学科布局 促进重大成果产出——海洋所 张国范
2010-03-17 | 【

科学规划学科布局 促进重大成果产出

海洋研究所 张国范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行动,是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进一步推进研究所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现结合研究所科研工作实际,深入探讨学科规划布局,不断凝炼科技目标,坚持面向国家对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主线,不断强化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基础前沿研究;不断提升关键核心高技术创新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促进研究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  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体制机制,推动研究所科学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今天, 海洋权益与国家安全、海洋生物和矿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海洋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海岸带区域开发与综合管理、海洋环流系统变异与气候变化预测、现代航海安全保障等,无不依赖于海洋科学和技术的创新与进步。面对国家海洋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对海洋科技的强烈需求和世界海洋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未来海洋科技的发展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国家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立海洋科研机构,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解决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制约瓶颈,支撑和引领海洋科技的跨越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所责无旁贷。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海洋所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研究所还需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促进体制机制的新变革,推动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二、注重以战略研究引领科技创新,开创研究所各项工作新局面

研究所自觉和主动适应创新活动模式的变革,提出了“近海资源与环境综合研究、大洋与深海研究、海洋高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布局和资源的战略调整,进一步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抓住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和对长远发展起关键与先导作用的重要科技领域,致力解决关系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系统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出重大创新贡献。

在近海海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上,不断丰富和完善海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的理论与知识基础,研发海洋生物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挖掘、创新养殖种质资源,建立海水健康养殖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中国海水养殖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将海洋研究所建设成为中国海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的核心平台。

在海洋动力过程及其气候、环境研究上,从进一步建立和改进太平洋西边界流三维动力学理论和西太平洋暖池动力热力学理论入手,阐明影响年际和季节气候变化的海洋学机理,解决我国气候预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并发展相关技术与方法;开展重点海域海洋环境信息获取、分析、模拟与预测,发展水文气象、地质和水声环境变异探测和预报方法以及相关模式、软件和数据库产品等,服务国家安全需要。

在东亚大陆边缘海洋地质过程上,揭示大陆边缘盆地演化机理和历史过程;阐明东亚大陆边缘从源到汇的沉积和扩散系统的过程和机制,发展中国近海邻近深水区域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理论,为维护国家安全与海洋权益,海底资源开发,海底灾害防治和应对全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在高新技术研发上,针对海洋生物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探测和海洋环境安全监测等国家需求,重点开发先导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如发展深水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技术,海洋探测高新技术,海洋防腐蚀与海水高效综合利用技术,海洋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海洋药物、生物制品开发技术等,加强院地合作,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高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将海洋生物和能源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科技问题以及海洋环境安全和健康保障的研究作为其核心,形成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海洋学发展史认可或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成果。要在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上,新学科生长点上实现跨越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解决一批国家海洋重大科技战略问题,为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引领和带动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保持和发展在国内海洋科学界的“一流成果、一流效益、一流管理、一流人才”的作用和地位,努力建成为国际上著名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把海洋研究所建设成为我国开展海洋综合研究的核心平台、重大海洋科技成果的产出中心、高级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世界著名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

三、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发有机地融合,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产出重大科技成果

海洋所是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重点在海洋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以及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工作。多年来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具有不可分割性,技术和产品的形成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指导。积极和产业结盟,整合资源,打造互利共同体,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产业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基础研究优势,如:积极应对浒苔绿潮暴发事件,第一时间向院、国家、地方政府提出应对建议,率先确定了绿藻的种属,消除了社会舆论担忧,澄清了国际新闻中的相关错误报道;重点研究了来源、生长和消亡等特征,为灾害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紧急调派正在执行任务的“科学三号”科考船,密切关注浒苔发展趋势,寻找浒苔水下可能集中分布区域,锁定关键海域,通过断面调查,较为系统地掌握了浒苔种群动态变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次生效应,为指挥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为抗击浒苔做出重要贡献。

在国际上首次系统研究了海湾扇贝养殖遗传学和品种培育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较为系统的遗传育种材料和品种培育技术体系。培育出"中科红"海湾扇贝新品种。与山东莱州盛大海洋贝类苗种繁育中心、大连壹桥海洋苗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水产研究所等结合进行示范推广。近年每年生产苗种500余亿粒,基本可以满足全国产业发展的需要,近三年合计养殖面积8.1万公顷,产量155.6万吨,市场占有率(海湾扇贝)超过60%。

开展三疣梭子蟹原种选育、提纯复壮、种质保存、种质资源监测、苗种繁育及养殖研究,为山东省莱州市大华水产有限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撑,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和行业跨跃式发展,联建机构2008年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三疣梭子蟹原种场。

开展海洋腐蚀与防护等基础研究,与国家大型石油企业开展合作,就海洋石油工程及生产设施的腐蚀调查、腐蚀工程保护技术研究及咨询评估服务开展长期合作,陆续实施了“海洋构筑物镁铝牺牲阳极开发与应用研究、阴极保护监测系统工程、埋地管道杂散电流防治研究”等系列项目,为采油工程的钢铁防腐提供技术服务。

四、加强和大型企业等产业单位相结合,建立成果联合研发共同转化机制

海洋所坚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速科技与需求衔接,不断强化研究与产业结合,建立成果联合研发共同转化的机制,努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规模产业化。

2008年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成立“海洋健康养殖联合实验室”。主要开展海洋种质创制与遗传管理、生态养殖与环境调控、水产品高值化利用、食品安全管控方面的工作。为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还与该企业进行博士后联合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农业部第二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科院海洋所是贝类产业体系建设的技术研发依托中心。中心下设育种和繁育等4个功能研究室。中心技术辐射范围北至辽宁、南至海南。该中心的成立,将对今后我国贝类养殖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为合理开发、利用岛屿资源,与日照市岚山黄海养殖公司联合成立“山东黄海岛屿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研究岛屿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原理技术,积极申请承担岛屿资源和环境等领域相关重大研究项目,以此为基础,促进相关人才团队建设,促进关键技术快速转化和产业化。

为进一步改善闽东水产养殖结构,推动海洋水产良种在八闽地区的应用,海洋所与福建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福建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基地成立后,为闽东地区提供了大量优质水产种苗,有效维护和推动了地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为推动海水养殖业发展,强化海洋所立足山东的基本定位,与烟台东方海洋公司联合成立“海珍品良种选育与健康养殖实验室”。实验室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海珍品规范化、科学化养殖模式和生产工艺研究,刺参等海珍品良种选育和健康养殖等关键技术研究等。培养了一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跨越发展。

60年来,海洋所在开拓和发展中国海洋科学及其各主要分支学科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奠基性和开创性作用,并在培养全国海洋科学的学科带头人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海洋科学领域也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所积极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滨海新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等重大区域经济建设,促进了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技术产业化,推动了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队伍建设,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海洋所拥有众多的科研成果,但成果的转化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今后要力争在海洋农业、海洋高新技术、海洋生态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不断有所突破,支撑和引领海洋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使海洋真正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新的战略资源空间;要不断加强与各创新单元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整合现有成熟技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突出学科集成、技术集成和组织集成;要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海洋生物资源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支撑传统产业发展,不断强化海洋油气业、海洋能利用业、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制品等新兴海洋产业和未来海洋产业的技术支撑,引领新的产业。研究所不仅要成为可靠的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面军,也要成为地方可依赖的科技创新力量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望未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研究所将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励精图治、革故鼎新,以高瞻远瞩的目光规划未来,争取获得重大突破,取得更大成绩,能够不断谱写海洋科技创新的新篇章,为海洋科学的发展和国家海洋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辽ICP备05000863号-1 网站标识码:bm48000029
电话:024-23983359 传真:024-23983343 邮箱:syb@mail.syb.ac.cn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24号 邮编: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