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山东中心通过共建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基地、产业示范园区等多种方式,实现中国科学院创新科技成果的“集成转移”。
■傅利
“科研人员注重技术的学术价值,而企业更看重市场效益;科研人员在技术攻关中对成本的控制会弱化,而成本控制恰恰是企业提升效益的一种手段。”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简称中科院山东中心)主任徐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做好技术转移的关键在于,做好科研人员和企业家之间的“翻译”。
这不仅是表达方式上的翻译,更深的含义是思维方式上的沟通与一致。用徐岩的话来说:科技工作创新性很强,科技合作是把科技和经济结合。而两者的价值取向、文化取向皆不尽相同,结合起来难度不小。
十年磨一剑
山东省是一个经济大省。“十一五”时期至2020年,是山东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和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时期。建设科技强省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山东省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
1999年,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建立全面科技合作关系后,双方在产学研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交流和咨询工作,这极大提升了山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山东省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
2006年3月,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简称沈阳分院)、山东省科技厅及山东省科学院共同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并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山东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简称两院中心)。
双方协定,通过引入沈阳分院的人才、技术和成果,建立联合实验室、事业部和分中心。并通过共建研究与转化平台等手段,探索“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等有效结合模式,创造“国立研究机构”与“地方研究机构”互补共赢的新机制,以此全面提升山东省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科技引领山东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两院中心的建立,对深化中科院与山东合作、发挥科技支撑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008年初,在两院中心的基础上,山东省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共建中科院山东中心的协议。就此,中科院山东中心成为服务山东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的平台。
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山东省副省长的王军民评价说,中科院山东中心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强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又一重大举措。
实现“集成转移”
自成立5年来,中科院山东中心通过共建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基地、产业示范园区等多种方式,实现中国科学院创新科技成果的“集成转移”,为山东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11年底,徐岩从中科院沈阳分院被派往中科院山东中心,于2012年4月开始担任山东中心主任一职。从事科技合作这一年多的时间,让他经历了从“科研型”思维到“企业型”思维的转变,这也让徐岩积累了更多工作经验。
截至2012年底,中科院山东中心共策划组织了中科院有关研究院所赴山东省,参与大型科技对接活动、专项产业技术论坛、省内外成果洽谈活动等70余次,与山东省企业进行对接交流;累计与地方、企业共签订210多项合同和协议,达成640多项合作意向。科技成果转化使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达960亿元,实现利税170亿元。
另据山东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科院山东中心和各分中心全年共组织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110家次,对山东省17个市的356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参与专家456人次,收集整理了近千项需求信息。
此外,中科院山东中心还积极促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山东省与中科院共建的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已正式建成。中科院所属单位在山东省已经累计建设了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青岛研发基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青岛研发基地等6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
“秘密武器”推动更有力
山东省科技厅原副厅长王家利是中科院山东中心的“法宝”,他现在的身份是中科院山东中心副主任。
“王家利干了一辈子科技工作,退休之后仍然活跃在工作第一线,为我们与当地企业的沟通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徐岩这样评价自己眼中的老前辈。
他说,正是因为有了王家利这样关心和支持中科院山东中心工作的“秘密武器”,大大减少了该中心的科技合作工作的阻力。
就在近期召开的2012年工作总结会上上,王家利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中科院山东中心未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中科院山东中心要做好与山东省科技厅的工作对接,更要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专项调研工作。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科院与山东院地合作“一三五”规划,中科院山东中心提出了2013年的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之一是黄河三角洲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他建议,该中心应密切联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禹城站和东营市、滨州市科技局,做好沟通服务工作,推进渤海粮仓项目的实施。
另一项重点工作是合成橡胶轮胎产业化。该中心正密切联系东营市科技局和长春应化所,关注稀土异戊橡胶产业化进展,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联合东营市科技局举办橡胶轮胎论坛和对接会,促进橡胶轮胎产业的提升发展。
最后一项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及转化应用。王家利认为,要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为导向,做好2013年度“中科院—威高计划”项目的征集和立项工作。认真推进“威高计划”已立项项目的实施,促进重大产出。积极推进威高计划下游放开政策的实施,促进中科院成果更多地在山东转移转化,为山东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服务。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徐岩多次向记者表述,作为中科院非法人单元,如何建设和稳定一支人员队伍是未来工作中面对的问题之一。
他说,中科院通过创新岗位派出的人员流动性大,长远看难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持续性。未来采取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相结合、固定人员属地化的人员队伍结构应是山东中心人员队伍建设努力的方向。
那么,如何实现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的结合呢?徐岩透露,山东中心区域分中心的建设,目前基本采取成立地方法人单位或者挂靠地方法人单位的办法,这既确保有固定工作人员和稳定的经费支持,又有利于长期稳定地开展工作。
另外,徐岩也在考虑山东中心向法人单位转型的可能性,这更便于中科院山东中心建立固定的人才队伍,形成外派人员和属地固定人员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如此模式或能更有助于提升中科院山东中心的工作效率。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外派人员的管理放在哪里比较好?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放在派往单位进行管理和考核,更有利于保持和激发外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但是,中科院2012年修改发布的《中国科学院非法人单元机构和人员管理办法》中,却只有对非法人单元负责人的考核和管理办法,对其他外派人员的考核却无具体指导意见。因此,非法人单元向法人单位转型,或许是加强转移中心管理的一个好办法。
《中国科学报》 (2013-04-23 第7版 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