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本报记者 王延斌 本报通讯员 高光雨 王晓东

在“真爱”面前,距离永远不是问题。

栖身于大西洋北部的“冰海之皇”——三文鱼,不远万里,宁可“委身”烟台北海;抛下上海滩的繁华,一群与救死扶伤相关的医药使者,北上入鲁,走入“绿叶”;而地处中国北部沈阳市,一群“IT超人”跨越千里,与海德谈起“恋爱”。

三个故事,出发点不同,归宿一致。

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所与烟台三家企业联姻的故事,被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孙殿义称为“三种模式”。他的评价是:“中科院与烟台,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由此,“烟台实践”使得烟台与中科院的产学研合作在国内地级市中脱颖而出。这是三段怎样的姻缘?

三文鱼的“万里旅行”:院企合作迎娶“冰海之皇”

从青岛坐了三个半小时的大巴,又转乘出租车辗转近一个小时,刘明星来到烟台北部一个偏远的小渔村。对这位70多岁的中科院海洋所老专家来说,此行的工作很简单:指导东方海洋科技公司员工如何用国标方法检测水质。

老专家到达的地方,是海洋所与东方海洋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东方海洋科技示范实验基地”。而建立基地的目的,简言之,就是海洋所的“聪明大脑”加上东方海洋的转化能力,共同将论文做成商品,推向市场。

“结果是双赢的,一方面有利于科研成果在实验基地内进行示范,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利于企业从海洋研究所获得先进的技术和成果,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行业跨跃式发展。”东方海洋董事长车轼表示。

眼下,双方正在合作的是三文鱼的室内工厂化养殖项目。“三文鱼在国外主要是网箱养殖,而我们要探索的是在室内工厂化循环养殖。”该项目研发团队专家、中科院海洋所的刘鹰研究员表示。

据介绍,在“三文鱼项目”的背后,是中外科研团队的共同推进。其中,以中科院海洋所为主体,海洋所牵头组织了23名科研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以及专家咨询团队,针对三文鱼封闭循环清洁生产的关键科学和技术,从苗种繁育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应用。该项目将开创三文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崭新模式。

“绿叶”的牵手: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破例”落户

“不开分所”的上海药物所将首家分所落户山东,这着实让孙殿义也吃了一惊。在他看来,这将成为医药研究机构与高度市场化的企业实现互动的又一经典案例。

2010年5月17日,绿叶制药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在绿叶制药副总裁李又欣看来,上海药物所的特长是在基础研究和一些新技术的早期研发方面,绿叶的特长是产品的产业化,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而按照协议内容,双方合作主要包括“基础项目的早期介入合作”“成熟化项目的技术转让合作”“委托研究”“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等,同时,双方还将通过在烟台国际生物科技园建设“科学家工作站”“科学家实验室”等模式进行合作,借此达到引进高端新药研发人才,提高区域新药研发能力的目的。

“珠联璧合”,熟悉此次合作的医药界人士如是说。双方利用各自优势,一方面可以增强绿叶制药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创新锐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技成果市场化的速度。

海德的春天:民企借科研“国家队”上位

结缘科研“国家队”,海德机床又迎来了“第二春”。

在市场的出色表现之外,来自政府的纵向项目也有“井喷之势”。前不久,其申报的“高性能五轴联动数控立式加工中心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还被列入“山东省经济强县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行动”科技专项。

2009年,在当地的“三校两分院烟台成果发布洽谈会”上,海德机床与沈阳计算所合作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项目。如今,双方先期已合作研发出四轴联动数控机床,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研发,海德机床还拿出120亩地与沈阳计算所合作建设数控设备生产基地。

当然,更让海德机床负责人看重的是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烟台分中心项目。这个项目中,海德机床将与沈阳计算所围绕数控系统、高端智能化及自动化成套装备的研制,制造装备数控化改造以及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等相关领域展开一系列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

因为由政府、沈阳计算所、海德机床三方共建,所以平台在承担企业的研发盈利任务之外,又因为政府参与有了公益的性质。起码,在海德机床所在的烟台市牟平区区长李爱杰看来,“项目建成后,将搭建一个高档数控产业平台,助推烟台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加速发展,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辐射带动环渤海湾地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这是一个企业、科研院所、社会三赢的平台。

详见: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3-04/22/content_200242.htm?div=-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