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沈阳生态所朱教君所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议指出,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实施4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把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新高度,充分肯定了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分析了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就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新时期在荒漠化防治、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南。
会议指出,沈阳生态所在防护林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和荒漠化防治领域具有长期的学科积累优势,并完成了大量与三北工程等国家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科研任务。
早在20世纪50年代建所伊始,老科学家刘慎谔就将防沙治沙作为研究所的重点方向,在辽宁省西部彰武县章古台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固沙工作站。1954年,沈阳生态所接受了铁道部在西北腾格里沙漠修建包兰铁路中的固沙任务;为此,刘慎谔先生带领的中科院治沙队于1955年在沙坡头建立了我国最早野外观测实验站,并且基于动态地植物学理论完成铁路治沙防护体系建设,确保包兰铁路安全穿过腾格里沙漠,为中国治沙工作打下了基础,该项成果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世纪60年代,老科学家曹新孙带领团队开创了我国农田防护林学科,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农田防护林学》(广受欢迎、连续再版,并被评为优秀科技图书);成功建立了风沙干旱综合治理实验示范区,引领了沙漠化土地的生态恢复实践;1979年,三北工程启动之初,受中国林学会委托,组织了首次“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学术讨论会”;受当时林业部委托,主持了防护林营造技术培训班,向来自三北地区8个省(区)的林业技术干部讲授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营建管理的基础与技术。1998年,一项涵盖近40年的科研成果“农田防护林研究”获第三世界科技组织网络奖(TWNSO)(迄今唯一1项涉林奖项)。
除了建所初期的学科开创者,朱庭耀、姜凤岐、寇振武、南寅镐……等老一辈科学家也为荒漠化防治、防护林生态工程等学科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沈阳生态所在科尔沁沙地分别建立了乌兰敖都荒漠化试验站、大青沟沙地生态实验站,为荒漠化防治研究、防护林等重大生态工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平台。几十年来,沈阳生态所在上述领域先后争取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百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重大奖励十余项。特别是由曹新孙先生主编的《农田防护林学》、姜凤岐先生主编的《防护林经营学》,以及朱教君研究员主编的《防护林生态学》, 3部系列专著体现了研究所围绕国家防护林不同时期的建设需求和科学问题所取得科研成果的凝练和集成。2018年,受国家林草局委托,沈阳生态所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周年综合评价报告”,并通过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该报告成果,这也是沈阳生态所首次在国家最高新闻机构发布以研究所为主要承担单位的科研成果。
会议强调,我们要结合研究所学科特点和科技创新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聚焦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为荒漠化防治、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别是针对近期即将公开发布的《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效研究报告》,要对标“坚决打好‘三北’工程防沙治沙攻坚战”的工作要求,科学评估、精准诊断以三北工程为主体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现存问题和未来挑战,提出科学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方案。未来将围绕北方屏障带“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内在耦合机理研究、屏障带景观生态过程情景模拟信息化平台建设、重点治理区生态修复综合示范模式建设、跨境全域沙尘近地表过程及防控研究等进行重点科技布局。
科技处、综合办,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科研骨干等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