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于海斌所长致辞

李斌研究员作报告

齐俊桐研究员作报告

张国伟副研究员作报告

5月3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党办、团委和机器人学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心系芦山 科技救灾”芦山地震救援队情况报告会在学术报告厅举行。正值五四青年节前一天,报告吸引了来自各研究室的青年职工和研究生踊跃参加,报告厅座无虚席。此次参与芦山地震救援队的几位主要成员——来自机器人学研究室的李斌研究员、齐俊桐研究员和张国伟副研究员做了生动详实的报告。所长于海斌、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桑子刚、副所长兼党委副书记梁波应邀出席报告会。

在报告正式开始前,于海斌首先讲话。他在预祝青年职工和研究生节日快乐的同时,向与会青年人提出三点期望:第一,做科研工作要踏实苦干;第二,杜绝固步自封,不断追求技术创新;第三,正确看待创新跨越的机遇和可能,为自己定立远大目标。

在此次救援工作中担任组长的李斌首先作报告。李斌详细介绍了救援队参与救援工作的总体情况,以时间顺序回顾了从4月20日地震发生后13人救援队集结到28日返回沈阳的全过程。他还谈到芦山地震救援工作的体会,以及对于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的宏观改进建议。作为本次救援行动临时党小组负责人,李斌表示,全体队员在行动中体现了“献身、求实、协作、创新”的沈阳自动化所精神。他们不畏惧余震和滚石塌方,保持团结一心,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与国家救援队以及其他单位的配合。在地震灾区现场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机器人系统,使得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高科技装备在地震灾区圆满完成首次现场应用。

负责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方面救援工作的齐俊桐紧接着作了题为《雅安,我们此刻在一起——飞行机器人团队地震救援纪实》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的研制背景以及在本次芦山地震发生后的快速响应,重点介绍了飞行机器人团队的5名80后青年科研骨干在4天的救灾任务中不断尝试探索飞行机器人在实战中的应用,以及与国家地震救援队队员们从初步磨合到紧密配合协同工作的过程。在本次救援中4台飞行机器人共排查了6个乡镇,获取了近50平方公里震区的空中信息,排查了高层危楼50余栋,大大提高了国家救援队灾后排查救援的工作效率,缩短了他们的工作时长,赢得了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信任并获得高度评价。

作为第一批进入灾区的地震救援队成员,张国伟最后作报告。他回顾了4月20日同另外两名科研人员一起携带一台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搭乘飞机赶赴雅安,并进入芦山县重灾区的曲折经历,描述了重灾区的艰苦生活条件和危险工作环境。张国伟详细介绍了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的项目背景和现场应用情况。废墟可变形搜救机器人和机器人化生命探测仪在震区实现了多种典型环境的搜索与排查,徒步十公里,实现了20余处废墟环境排查,圆满完成了芦山地震救援任务。

本次救援队成员主要由青年科研骨干组成,反映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沈阳自动化所各项科研工作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能够担当起重要科研任务的科研骨干。他们怀揣科研中国梦,充分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优良作风,为任务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沈阳自动化所团委借由此次报告会号召广大青年向救援队成员学习,为研究所发展及我国科研事业的进步做出更大更有益的贡献。(党办、团委、机器人学研究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