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在海洋研究所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揭晓了2011年度中科院海洋所十件大事评选结果。
2011年,全所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稳步上升。在全所广大职工、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所围绕“创新2020“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一三五”规划实施,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度十件大事
第一件 2项973项目和1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获科技部立项。
“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暖池的结构特征、变异机理和气候效应”、“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病毒性疫病爆发机理与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支持,“全球变暖下印太海洋响应及其对东亚气候和近海储碳的影响”获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支持,合同经费共10500万元。至此,我所在研973类项目达到6项。
第二件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顺利下水。
11月30日,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武汉顺利下水,引起国内外关注,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该船预计2012年6月正式交付使用。
第三件 完成“一三五”规划制定,并获中科院“创新2020”第一批择优启动支持。
《海洋所“十二五”规划》编写完成并通过中国科学院规划评议,提出了“一个定位”、“三个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以及落实规划的保障措施与重大举措,对研究所发展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第四件 宣布第十任所行政班子任命。
11月7日,中科院海洋所召开领导班子换届考核大会。12月28日,沈阳分院党组书记马思代表中国科学院党组宣布第十任中科院海洋所行政领导班子的任命通知。
第五件 成功布放回收6100米深海潜标。
7月,科考队员在北太平洋西边界流区的关键海域成功回收了2010年冬季布放的6100米和3400米2套深海潜标,并重新布放了3套深海潜标,收放潜标总长度达21000米以上。这是我国在该海域首次成功布放并回收6000米深海潜标,获得的8oN和18oN西边界流长期、直接测量数据均为国际首次,为我国科学家发起的NPOCE国际合作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第六件 科考船码头及园区拓展取得重要进展。
10月2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无偿划拨31.5亩土地作为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科学考察船码头建设及实验研究平台,将有效拓展研究所的发展空间,提升海洋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建设。
第七件 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立项。
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准“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该中心的建立将改变单纯的简单室内实验模式,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基地,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系列开发体系,建成集引进、示范、推广为一体的产业化工程化研究开发实体,推动我国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的技术进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第八件 成功构建栉孔扇贝物理图谱。
科研人员成功构建了栉孔扇贝物理图谱,这是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的第一个物理图谱。该图谱主要由3,696 条contigs组成,平均长度为490 kb,包含了63,641个BAC克隆,覆盖扇贝基因组1.5倍。
第九件 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职工待遇得到大幅提高。
按照青岛市同级公务员标准规范了退休人员生活待遇,提高了离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和范围。2011年,离休职工平均收入增幅2.66%,退休职工增幅23.85%,在职职工增幅14.93%。
第十件 资源海洋基地岸基实验平台竣工。
资源海洋基地岸基实验平台项目总建筑面积13490.08㎡,包括海洋资源信息综合楼和海洋综合观测系统岸基实验平台综合楼,近期将投入使用,此项目的顺利完成,将进一步改善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海洋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