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党组对全院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10个优秀团队和21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海洋所张国范研究员被授予“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张国范研究员,中共党员,海洋生物学家,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海洋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多年来,张国范研究员正确把握好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研究所的知识创新工程中,在科研管理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效。
张国范研究员作为多项国家级大型课题的首席科学家,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位),省科技进步奖2项(第一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创新团队带头人,张国范研究员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治学严谨,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精神,在研究团体中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他所带领的研究课题组,从战略上科学判断形势和把握前沿性的研究方向,在承担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大科研项目中,他倡导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奉献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同时强化团队内部的分工与合作,凝聚团队力量,始终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激情。
张国范研究员身体力行做表率,人尽其才地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营造了创新团队健康成长的良好科研环境。他尤其注重年轻科学家的培养和团队建设,通过“泰山学者”团队建设,不遗余力的提携和帮助年轻人成长。先后培养博士生20余人,博士后2人。研究员1人,教授2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2人。
张国范研究员长期从事贝类养殖与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在贝类学术界和海水养殖产业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和较大影响。在皱纹盘鲍杂交技术、雌雄同体形贝类遗传育种体系研究等方面,创立了贝类家系育种新途径,构建了新的育种模式,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其带领的团队研发的“大连1号”杂交鲍鱼已在辽鲁闽粤等省推广, 杂交鲍在皱纹盘鲍养殖中的份额从1999年的47.36%增加到2006年的98.96%,养殖区从黄海北部扩展到东海中南部,福建已成为主产区之一。1997- 2006年我国累计培育出杂交鲍苗种32.35亿个,生产成品鲍38,181吨,产值121.15亿元,其中近3年总产值为78.03亿元。另一新品种“中科红”海湾扇贝近年每年生产苗种500余亿粒,基本可以满足全国产业发展的需要,近三年合计养殖面积8.1万公顷,产量155.6万吨, 产值66.1亿元.”中科红“海湾扇贝约占海湾扇贝总产量的70%.增加就业12000余人。2008年11月,张国范研究员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牡蛎基因组国际研究团队启动了国际上第一个水产养殖基因组计划-牡蛎基因组测序项目(OGP-IOCAS),将于2008年12月完成牡蛎全基因组测序工作,2009年上半年完成牡蛎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在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申报中国发明专利 12 项,已授权 6 项(均第 1 名),申报国际发明专利2项,其中一项已在韩国、美国得到授权。发表论文 100余篇,其中 SCI 40余篇,被引次数为550。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位),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第一位)。
由于张国范研究员在行业内的较大的贡献和影响力,近些年来获得了数个国家、省部级、院级等各个级别的奖励和荣誉。
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 年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国务院政府津贴; 1995年获辽宁省优秀青年科学家称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6 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 年获大连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2000 年获“大连市优秀人才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 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 年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富民兴鲁”劳动模范、青岛市突出贡献人才奖和山东专利一等奖,2006 年获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先进个人、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和“泰山学者”称号。2007年"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养殖工艺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