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首页分院概况机构设置院地合作组织人事院士风采青年人才党建与创新文化科学普及信息公开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201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文章  
  2012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9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8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6年度沈阳分院系统所级领导理论学习论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专题 >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 201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文章
深化改革,推进创新研究院建设发展--沈阳自动化所 史泽林
2018-02-27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为新时代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总目标、总任务和总路线。 

      当前,中国科学院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以“三个面向”“四个率先”为新时期办院方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领科技创新跨越。坚定履行新时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神圣使命,把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聚焦到十九大提出的新战略、做出的新部署,积极参与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构建“总部(院机关)抓总、区域/领域主战、四类机构/研究所主建”的改革创新发展新格局,把“率先行动”计划不断引向深入。 

  沈阳自动化所作为实施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一支科技“集团军”,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协同院内外创新优势力量,建设“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改革研究所传统体制机制,依据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立现代创新型科研机构,201712月全面完成筹建并顺利通过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创新研究院的建设极大增强了创新能力,科技重大产出的数量、质量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在看到筹建阶段取得显著绩效的同时,我们也清晰认识到,改革发展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一项艰巨任务。正如中科院相里斌副院长在创新研究院现场验收会上指出的那样,验收通过不等于改革结束,还需要继续探索,积极的深化改革,把创新研究院真正建设成“四个率先”,成为我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队伍,并为改革积累经验。于海斌所长在2017年度所总结中向全所员工指出,我们在高速发展、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应看到面临的挑战:根据国家的需要,根据国际形势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整体判断我所要成为国际一流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研究机构,创新队伍建设有待深入优化,原始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具有潜力的前瞻技术储备迫在眉睫;重大创新任务策划和论证、前瞻方向把控能力有待提高,缺少牵头的国家重大项目和科学院先导项目;为科技创新提供的政策和服务还需完善;高端人才培养引进的问题已凸显”等等。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创新研究院改革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投入实践。本文从科研管理的角度,就如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们该如何去思考和趟路的粗浅认识。 

  1.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提高创新能力需要管理上的“使能技术”。科技创新的源头在基础研究,基础强则技术新,基础强则产品优。近年来我所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微纳米操控科学与技术、活体组织-机电混合的类生命机器人等新方向已在国际上展现出引领的趋势。可以预计到,中科院沈阳自动所在不久的未来极有可能在生物制药与生物科学、新概念机器人等领域率先取得颠覆性创新成果,在经济上有可能因此带来产值百亿乃至千亿规模量级的高新技术产业。毫无疑问,这是基于科研团队对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信念使然和坚持不懈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研究所长期以来对基础研究给予的力所能及的扶持政策。科学家浓厚的兴趣、创新的欲望是这一行为驱使的核心,在当下是一种境界。价值观因素作为创新的第一驱动,我们应当文化上固化下来,并传播开去,并在扶持政策措施上予以鼓励和保障,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同样,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高技术研究与创新,需要在资源和队伍上应有充分的保障,并形成研究-研制-应用上进一步拉长价值链条。例如近年来我所在智能制造和海洋、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就,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资源和庞大的队伍做支撑,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我们从发展的角度也看到了国家需求与技术积累之间的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深深感知了到后劲不足的忧患,因此,我们一方面应该在资源配置继续下功夫,同时应在关键共性技术上,在前瞻技术储备上谋求新的突破。关于这一点上,需要科学合理的前沿布局,并在以“大兵团作战”的科研团队中如何做到预研和工程双管齐下、平衡发展上建立新的保障机制。 

  第三,应大力加强学科交叉。世界科技史表明,交叉是创新的源泉。鼓励交叉融合,大力提倡勇于挑战、积极渗透和跨域协同,突破自我局限,突破能力边界。为此,我们需要设立培育基金,出台支持政策,提高交叉创新能力。同时,应大力加强所内外、院内外协作,正确摆放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战略利益和眼前利益,虚心学习先进,提高重大项目的论证能力、效率以及承担完成重大项目的能力,提升研究院的集成创新能力。 

  2.如何提升管理水平 

  于海斌所长提出2018年的一项任务是“细化管理,推动研究院结构优化和质量升级”。 

  为打造新时代特色的研究院管理新版本,首先要加强资源争取和项目管理,探索如何整合科技管理资源,比如成立科技发展部,重新梳理和定位职能,充分发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型号工程的全方位管理优势,细化过程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同时,制定组织争取重大项目的激励政策,改革管理绩效办法,以多拿项目、管好项目为目标管理导向,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看我们研究院当前和未来布局,工程科学、工程技术仍占据很大的比重,可以说质量管理是研究院生存发展的一条生命线。经过近20年来的实践,我所的质保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在管理体系上还存在重预防、轻纠正(归零)的较大不足,急需在质量意识上提升甚至洗脑,从管理制度上进行细化和优化,建立预防-纠正管控平衡的新时期质量保证体系,最大限度的保障科研生产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在体系覆盖范围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做到军民品兼顾,提高民品的生产制造能力。 

  3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国家级平台 

  围绕产业链建立创新链,是设计创新研究院组织架构的出发点。2017年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获批、机器人质检中心授予资质,机器人标准化委员会总体组履行使命,影响力提升……,这些新建国家级平台会同原有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在机构上形成了创新研究院的几根台柱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好、管好、用好新建机构,在体制机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否实现初衷,采取什么有效的具体举措,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的成效。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适合国情的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国际合作提速形成能力。同时,结合我国机器人行业的自然格局,探索以沈阳为本部,在长山角、珠三角等工业贸易发达地区设分部的星型布局,实现国家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辐射。 

  在运行管理上,以实现社会化或半社会化为目标,进一步探索体制机制。 

  依托创新研究院建设的国家级平台,构成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服务的完成链条,功能要素齐全,各个平台相互衔接而运行又相对独立。如何发挥好各自作用,特别是发挥整体效益,建立上下游“一条龙”,真正成为创新链条,让这条龙“活”起来、“摆”起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展现独特魅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辽ICP备05000863号-1 网站标识码:bm48000029
电话:024-23983359 传真:024-23983343 邮箱:syb@mail.syb.ac.cn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24号 邮编: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