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首页分院概况机构设置院地合作组织人事院士风采青年人才党建与创新文化科学普及信息公开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201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文章  
  2012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9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8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6年度沈阳分院系统所级领导理论学习论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专题 >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 201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文章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参加中科院赴德国科技管理高级培训班的收获和体会--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王晓斌
2018-02-27    【

   2017 6 12 日至 24 我有幸参加了由院人事局举办的所局级干部赴 德国科技管理高级培训班和院属 24 个单位的同事在德国的科隆和慕尼黑共同学习、生活了 12 参观了德国马普学会Max-Planck-Gesellschaft总部、于里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Juelich、亚琛工业大学RWTHAachen、慕尼黑大学LUM、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Munich、德国大地测量研究所DGFI、巴伐利亚科研联盟BayFOR、巴伐利亚分子生物系统科研Bavarian Research Network for Molecular BiosystemsBioSysNet、德国科技馆、西门子公司中央研究院Siemens AG、通用电气公司全球研发中心欧洲总部GE Global ResearchEurope、拜耳公司BayerAGNANO TEMPER 公司等诸多知名的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对德国科学研究、大科学装置、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活动 的体制和机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由于培训时间安排得比较紧凑加之参观学习的内容较多因此 对很多情况的了解还浮在表面对于德国科研工作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以下是我通过这次学习得到的一些肤浅体会。 

  一、社会分工成为常态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德国社会化分工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不论工业、农业、商业还是服务业。这次培训班访学的机构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分工明确。比如在科研机构类型划分方面分为大学、非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而政府投资举办的非大学研究机构又有各自的分工马普学会MPG及其下属研究所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关注长周期高风险的科学目标亥姆霍兹联合会HGF及其下属中心主要运行大科学装置服务科研活动弗朗霍夫协会FhG及其下属研究所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莱布尼兹学会WGL以社会高度关注的公众问题、政策制定和商业进行研究。这些分工不是简单的约定俗成而是用法律法规和各自的章程规定下来的在其后续发展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这样的分工定位从而使得各类型机构根据分工配置人力、仪器设备等资源避免造成重复投入和浪费。 

  我们常说抢人、抢钱、抢地盘有的是希望占据科研制高点团结相关力量做大事情、出大成果但更多的是要把各种资源放到自己的篮子里大而全小而全。其实质是我们还没有形成社会有效分工的体制、机制和文化。 

  二、制度约束成为习惯 

  德国人做事死板似乎是举世公认。在德国小到走路行车、大到 行政管理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之规任何一点逾越都要付出代 价任何一些改变都要反复讨论。比如亥姆霍兹学会的经费投入五年调整一次预算政府投入的经费占预算的 70%其中联邦政府和北 威州政府的投入比例为 9:1这些都是由相关的法律文件、章程固定下 来的并不随政府或机构的领导人变动而变化具体数额由联邦和北 威州政府协商并保持每年一定比例的增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收 入相对固定并不与获得的经费直接挂钩使得他们能够潜心从事一 些基础性、长周期的研究工作。 

  反观国内一轮一轮的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把市场机制引入到科研 领域关于稳定支持科研机构的争论使得政策上下波动科研人员的 收入更多依赖于竞争性项目经费这样的压力下势必造成大家注重眼前而忽视长远挤进热门而放弃冷门热衷跟踪模仿而弱化原创引领。中国经济要实现弯道超车创新引领也能实现弯道超车但更为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要夯实基础、能提供不竭的动力在实现弯道超车后还能保持领先地位这就需要在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保持相对稳定。 

  三、精致管理无处不在 

  在德国无论是宾馆、商场、博物馆、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 还是办公楼、实验室、会议室都可以从诸多细节当中体会到那种精 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于里希研究中心、慕尼黑大学基因中心 的实验室里各种实验气体的气瓶都放置在实验楼外气体通过专门 的管线送到每一个操作台上各色阀门标志清晰试验台上各种试剂 的摆放十分规矩看不到我们那种混乱不堪的情况在巴伐利亚科研 联盟办公楼的地下会议室有一个室外下沉式的休息区地面和墙壁 都是用干挂石材铺成的中间有一个小喷水池旁边还有一块绿植区 看似布局简单但其整体设计、干挂结构和管线布置无不透出精致、 耐用的思想在德国科技馆里很多展品是让观众自己动手操作的 破损在所难免。在展室旁边的工作间里我看到几位技师在用一些精 密的仪器设备神情专注地修复着破损的零部件一天早上看到宾馆 服务员打扫房间时用不同颜色的抹布擦拭不同的部位收获的就不是一点点感慨尤其让人感动的是 6 15 日全天的培训于里希研究中心财务和审计部的 Alexander Zens 先生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掌握培训内容特意把他的 PPT 翻译成中文而他在授课时要同时操作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是他要看的英文版一台是给我们演示的中文版。人们总说德国产品的质量好究竟是什么原因我想从这些日常的点点滴滴中不难找出答案。 

  四、广泛合作成为共识  

  工业化在文化上的贡献之一是分工协作,每一个单位、部门、岗 位都是社会整体的一个环节,缺一不可,无所谓高低贵贱;而且由于分工明确、定位清晰,因此在合作时更容易找到合作伙伴。  

  德国的科研机构一般没有学位授予权,其教授都是在周边的大学 兼任教职,或者是大学教授在科研机构兼职,研究生都是在大学注册。这种情况大家习以为常,好像没有人纠结于署名权等问题。  

  欧盟、联邦和州资助的科研项目,大多鼓励多家单位利用各自的 资源和优势联合承担,特别是在一些运用大型科研装置开展的项目,一般都是鼓励利用现有装置进行合作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 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使得科学家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工作。  

  联邦和州政府还投资组建了一些公共研发平台和中介组织,如巴 伐利亚分子生物系统科研网络是由巴伐利亚州政府资助,为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设立,旨在 调动大学、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开展相应的研究和技术转移工作,支 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跨国企业如拜耳、通用电气等也在组建各自研发机构、加大 R&D 投入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 构的合作,以保持自身在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领域的领先优势。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从事 R&D 的人员也在稳定增长,从国家到地方的科技计划都在向引导产出重大原创性 科技成果、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转变。但是由于我国进入工业化 的时间较短,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自我循环发展的作坊式工业形成的“封闭、独占”的文化理念还根深蒂固,反映在科研领域就是科学家 往往以占有资源(经费、人员、场地、仪器设备)为重要目的,造成 同行间同质化竞争、资源浪费,单位内部相互戒备、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许多研究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借鉴德国的管理经验,就要从机构分类定位的源头抓起,强化分 工协作,消除壁垒,减少低水平重复和内耗。近年来,中科院围绕“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目标进行的“四类机构”改革、“一三五”规划、大 型科学仪器区域中心等工作,就是在体制机制上推动协同创新、开放 共享的有益探索,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需要通过稳定的支持予以坚持和强化。  

  五、保护环境深入人心  

  在于里希研究中心参观时我们了解到,由于德国政府正在陆续关 闭其境内的核电站,与核电相关的研究工作已经停止,试验用的核反应堆正在陆续拆除,进而转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  

  在科隆及周边参观考察期间,如果不是翻译张博士介绍,那蓝天 碧水、绿树成荫的景色很难让我们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划等号。经济转型与生态恢复相互促进,使传统的老工业区焕发了青春。  

  在德国期间,我们处处感受到浓浓的环保气息:慕尼黑老机场搬 迁后,改建成了大型的公园,人们在戏水、跑步、骑车、休憩。这样的开放式公园在其他城市里也随处可见;城市街道上都设有自行车专 用道,骑车出行已经从时尚变成习惯;生活社区里分类回收的垃圾箱 标志分明,有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瓶(灌)、旧衣服等,甚至玻璃瓶还分成不同颜色进行回收;建筑材料、门窗、楼梯扶手、水暖五金件 既美观更实用,减少了更换维修和建筑垃圾;在各参观单位和培训地 点提供的瓶装水,全部是玻璃瓶包装,既可以重复使用,又降低了石油消耗。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有科学规划、长远目标,又要有制度保障、考核指标,更要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措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愿参与。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为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化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到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德国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辽ICP备05000863号-1 网站标识码:bm48000029
电话:024-23983359 传真:024-23983343 邮箱:syb@mail.syb.ac.cn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24号 邮编: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