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既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简称海岸带所)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集成与应用),又是研究所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的重要支撑手段。几年来,海岸带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工作进展。本文仅从服务科研和管理这一个侧面出发,分析现状、查找不足、提出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研究所的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工作现状
建所伊始,海岸带所就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基础网络环境、应用环境、ARP系统、门户网站和网站群建设,还是e-sciences、科学数据库与机构知识库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初步建成了适应海岸科学研究、研究所管理、公共支撑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和工作体系。
(一)工作进展
目前,海岸带所已经建成所内主干网络万兆、千兆到桌面、双核心交换、中国科技网、中国电信双网络出口的网络条件,全网支持IPv4/IPv6双网络协议,支持科学院的网络语音电话服务,实现办公区无线网络覆盖。(如图1所示)
在此基础上,加强网络应用系统、网站集群系统和应用系统三个层面的建设(如图2所示),发挥不同系统在科研、管理、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见表1)。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工作组织与管理体系(见表2)。
图1.海岸带所园区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2.信息化应用系统示意图
表1.信息系统与功能
系 统 |
功 能 |
网络基础环境 |
科研、管理、生活服务 |
所网站(含各子网站) |
对外宣传和对内服务 |
ARP系统 |
研究所综合管理 |
数字图书馆、机构知识库、
E-Coastal Science、科学数据库 |
科研、教学、学术交流 |
表2.信息化工作职责分工
工作内容 |
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
全所信息化工作 |
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
网络环境基础设施、ARP系统运行维护、
网站群系统维护 |
情报信息中心 |
ARP各功能模块 |
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 |
主网站信息 |
综合办公室——各部门——全所职工 |
各子站信息 |
各部门、研究室——相关人员 |
机构知识库、数字图书馆 |
情报信息中心 |
科学数据库、E-Coastal Science |
信息集成研究室 |
科普宣传 |
合作与成果处、情报信息中心、科研人员 |
(二)信息化水平考评情况及分析
2010年和2011年,院对各所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考评,我所两年得分为64.107分和63.38分,分别列第57名和第78名。
从两年的趋势来看,信息安全、ARP、网络及IT设备环境、数字资源文献发展较好,得分相对较高;中英文网站有所改善,但相对院里发展和得分情况来看,得分变化不大;网络科普,主要是以所网站上科普页面方式,形式单一,内容更新慢,得分较低;协同平台、数据应用环境现在由课题组管理,特别是协同平台应用不足,得分较低;高性能计算,我所计算能力有限,主要是课题组的桌面计算,得分较低;教育信息化是2011年新增内容,主要应用研究生院平台使用情况,得分中游。
二、所网站建设与运行情况
2011年,所门户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同时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网站建设与信息宣传推进活动,建立了信息员队伍,在强调充实各板块、专栏、子网站基础信息的同时,鼓励大家及时发布工作动态信息。通过活动,所网站的信息数量、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中文网站信息从活动前平均每月50条提高到超过100条,英文网站信息从每月平均5条提高到15条,中文网站浏览量单月排名全院16位,1条新闻排名院热点新闻第27位。活动结束后对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表奖。
研究所还从保证ARP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的角度出发,开展了集中清理和完善工作,补充和修复了大量数据,提高了数据质量。
通过上述工作,使全所职工认识到,信息化工作对促进海岸科学与技术体系的建设、促进学科交叉与集成、促进研究所对外合作与交流、提高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提高研究所和科研人员的知名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
围绕我所“一三五”战略和“创新2020”发展愿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支撑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观测/监测网络系统、海岸带科学数据库集群系统、以ARP系统应用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信息交流体系以及科研、教育资源的信息共享体系,打造海岸带“科技领域云”。
四、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任务和措施
(一)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互通共享、协同发展
(二)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研究所网络环境条件。结合IPv6/IPv4和物联网技术,通过有线VPN技术实现一所两站的连接,实现逻辑上同一局域网内,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无线,实现科考船与所、台站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观测/监测网与逻辑网络的连接,实现数据分布式存储,统一管理共享。
2、建立海岸带科学数据库集群。要建立数据入库标准、数据融合技术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专业性超级计算能力和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建立健全数据集中与共享制度。
3、提高ARP数据质量和使用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实时性。
4、充分利用所网站平台,加强信息宣传,展现研究所的形象和活力。
5、整合数字图书馆、机构知识库(YIC-IR)、教育网等资源,建立专门的网站或专题,实现科研、教学信息共享。
(三)主要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研究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全所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2、成立所科研信息化规划小组,编制我所科研信息化发展规划,制订海岸带科学数据库集群发展路线图。
3、建立健全管理和考评制度(责、权、利)。一是将科研数据共享纳入课题评估和管理范畴;二是将ARP、IR、宣传报道(特别是信息专报)、科普、教学课件等数据和信息的质量、数量、实时性纳入对课题组和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三是建立英文网站信息审稿人制度,由各研究室主任和科技处长负责。
4、建立全所统一的观测/监测数据和其他数据库备份中心。
5、结合“一三五”组织开展数据融合技术研发工作,逐步形成自主的软件和数据库平台。
6、完善制度和手段,保证网络和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