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首页分院概况机构设置院地合作组织人事院士风采青年人才党建与创新文化科学普及信息公开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201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文章  
  2012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9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8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6年度沈阳分院系统所级领导理论学习论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专题 >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 200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学习十七大报告之国防建设有感——沈阳自动化所 史泽林
2008-01-25 | 【
 

学习十七大报告之国防建设有感

沈阳自动化所 史泽林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一句话,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对我军职责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将极大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强调军队建设服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在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也写入了十七大报告中,中国开始寻求“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声音更加迫切与强大。“我们面临着帝国主义特别是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威胁,苏修亡我之心不死,我们一定要准备打仗。”这是1977年十一大报告中的原文。近半个甲子过去,时代的语境已完全不同。

 一、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定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科学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表明我们党对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国家总体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充分反映了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科学指南。

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战略定位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通常来看,“协调”讲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筹”讲的是一个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关系。从“协调”演进为“统筹”,既是我们党对富国与强军统一体的认识深化和升华,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的创新点之一,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二、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客观依据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由国防和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功能所决定的。

在十七大报告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已不单纯是中国军事领域自身的任务,而是中华民族实现整体腾飞的系统要求。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从“国家主权安全”向“国家利益安全”变化,从“三维空间安全”向“多维空间安全”变化,从传统安全领域向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军事安全等诸多领域拓展。

总体看,中国和平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现实安全威胁与潜在安全威胁交织、军事安全形式与其他安全形式交织、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交织,共同构成中国安全的总体态势。在这种复杂的安全态势中,军事安全处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中国在世界战略格局演变中的地位,直接关系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直接关系小康社会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直接关系党、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

三、最需要正视和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努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涉及诸多问题,而带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解决富国与强军同时进入“攻坚期”的战略性课题。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逐步进入攻坚期。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现代化躁动”。在这个时期,改革开放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影响,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

军事变革攻坚期与社会变革攻坚期相交,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尤其西方国家的重要的“中国特色”之一,也使中国面临着西方国家不曾面临的复杂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军事变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相当成熟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不存在“现代化躁动”时期固有的社会风险,因而不存在军事变革与社会经济转型之间的较大矛盾,表现为军事领域的“单一变革”。而中国的军事变革是在整个社会变革大环境中进行的,军事变革与社会经济转型同时进行,军事变革攻坚期与社会变革攻坚期的各类矛盾问题相互交织,表现为军事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双重变革”。尤其社会变革攻坚期所表现出来的经济环境的不成熟性和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必然使中国军事面临一系列西方军事不曾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就军队而言,必须正视一个客观现实:在社会总体变革的历史阶段内,军事变革不能超出社会变革成果的支持和承受范围,不能影响社会变革过程中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中国军事需求已不能从中国军事自身情况出发,中国军事领域若干重大政策制度能否及时出台,并不完全取决于军事领域自身需要,而更多的是由中国社会变革尤其是社会变革攻坚期的承受力所决定的。就国家而言,在多个领域重大变革同时进行的情况下,怎样处理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使中国军事变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变革相配套,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相协调,是中国总体建设向前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正确解决,富国进程和强军进程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五、关于国防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一些启示

党的十七大报告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如何实现融入是一篇大文章。作为直接从事国防科技的科研部门,我们应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是关于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科学规划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既实现成果共享,又推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将作出专项规划,加大两用技术的研发投入。我们应关注相关的国家专项计划的出台,以我们在军民两用U术研发的经验和创新能力,积极承担国家计划项目,服务国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健全两用技术的管理体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的开发及其产业化,从而使两用技术成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技术支撑点和强大推动力。目前非公有企业在很多领域特别是信息领域的高技术研发能力很强,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我们应该关注那些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在部件和单元级进行尝试性合作,以提升我们集成制造的系统水平。

三是关于将重大国防设施和战场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国家大型民用基础设施建设,要兼顾国防建设的需要;国防项目建设也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共用。国防项目建设也要尽量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国防项目、军事设施对经济建设的服务支援作用。我们目前正在从事的航天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项目中,已经注意到我国军用资源的不足,甚至我们只有采用国外开放的商用资源来弥补我们自身军用资源的不足。十七大明确提出将国防设施建设纳入到国家基础建设体系,是推动国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结合我们的科研工作,密切关注相关国家计划,对我们确立前瞻性创新研究方向将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辽ICP备05000863号-1 网站标识码:bm48000029
电话:024-23983359 传真:024-23983343 邮箱:syb@mail.syb.ac.cn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24号 邮编: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