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公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首页分院概况机构设置院地合作组织人事院士风采青年人才党建与创新文化科学普及信息公开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201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文章  
  2012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9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8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7年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  
  2006年度沈阳分院系统所级领导理论学习论文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与创新文化 > 专题 > 所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 > 2006年度沈阳分院系统所级领导理论学习论文集
坚持创新是金属所持续发展的根本--金属研究所 成会明
2007-01-29 | 【
 

坚持创新是金属所持续发展的根本

金属研究所  成会明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二十世纪初,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割据中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奇耻大辱。而100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连年持续高速发展的经济、世界多极政治角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贡献,使中国处于世界瞩目的中心。

为什么近百年来中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结合我国近现代历史,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认清目前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精辟地分析:“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还代表全党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而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文选》,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目前所处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代表全党,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运用于当前历史阶段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确立了我国的宏伟发展目标、基本国策和各种重要方针政策,这些重要思想在文选中都有丰富的论述和体现。因此,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正确方向。

在学习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党和人民对知识分子,特别是对科技工作者特别寄予厚望,我们时代重任艰巨。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这就是我国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这一历史使命对于我们来说,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弘扬爱国主义,激励创新精神;坚持不断创新,服务经济国防。

一、弘扬爱国主义,激励创新精神

金属所的科技队伍有着深厚爱国主义传统和创新精神的历史。早在建国初期金属所的筹建和发展过程中,李薰、师昌绪、郭可信等老一辈科学家冲破反动势力的重重阻碍,毅然决然返回祖国,成为建设金属所的开创者和我国材料和冶金行业的巨星泰斗,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这段历史一直是金属所的骄傲,并将永久载入史册。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年轻学子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和生活条件归国效力,为金属所的发展、为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赤诚奉献,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代传承,形成了金属所人基本的精神内涵。

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话,在当前历史条件下,体现在我们科技工作者身上,就是要激励创新精神,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科研离不开创新,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和评价科技创新,他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创新也是金属所的立所之本,24字办所方针的首要宗旨就是“创新材料技术,攀登科技高峰”。回顾建所以来,50年代致力于为钢铁冶金工业服务,首创了电炉氧气炼钢工艺、研制成功铝镁耐火砖取代了国际通行的铬镁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6070年代,金属所在核能技术、难熔金属、高温合金、耐磨合金、空心涡轮叶片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解决了我国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关键材料问题。80年代发现的五次、八次、十次对称及准晶,90年代以来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等等,都很好地推动了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进步。科技创新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营造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氛围和完善一个对创新具有激励力度的体制环境和拥有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科技队伍是催生创新成果的必备条件。金属所从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构筑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组建高素质的科研创新队伍、营造高格调的科研创新氛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效果显著。特别是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把优势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学科、现代化管理集中到一个平台上,通过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和部主任决策会等管理制度,实现了平台的良性运转;通过设立《李薰系列讲座》、《研究部主任论坛》、《研究生学术报告会》、《青年学术报告会》等方式,激励年轻人的创新激情。特别是《李薰系列讲座》的开展非常成功,把许多位国际大师级的材料科学泰斗请进来,献上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面对面的给研究生授课,现场进行学术讨论。给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感受、学习世界科学前沿的问题、思想、风格、精神的好机会,对于激励年轻人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还遵循“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思路,不仅通过招聘、吸引、客座、合作的方式组建科研创新队伍,而且通过像“中科院界面材料研究中心”、“中德马普青年合作伙伴小组”这样的国际合作平台的建立,从实质上推进合作及引进海外的人才和智慧。创新管理催生了创新成果,近年来,一批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性创新成果,例如“纳米铜的室温超塑延展性”、“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纯铜”、“单壁碳纳米管的大量制备及储氢性能”、“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理论”等项目,都是在国家实验室这个平台和环境下催生的。

二、坚持创新发展,服务经济国防

学习《江泽民文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江泽民同志在文选中多次指出的“科技工作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五十年代初,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钢铁和冶金工业的恢复和发展首当其冲,金属所走“理论联系实际,科研结合生产”的道路,李薰所长亲自带队下厂组织攻关,为钢铁冶金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六七十年代以来,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斗争要求把国家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又是李薰和师昌绪等老一辈科学家组织科技人员与兄弟院所、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协同攻关。许多高难度的创新成果,例如甲种分离膜、系列高温合金、铸造合金空心叶片、热解石墨、难熔金属、矿山潜孔钻具等就是诞生在那样的背景之下。八、九十年代,中国坚决开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金属所则明确提出了“一主两翼”的办所方针,在致力于满足国家对关键材料与技术的战略需求的同时,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主战场中的关键材料问题和材料科学本身发展中的基础性问题。在这一历史时期,在基础研究方面,五次对称Ti-Ni准晶相的发现突破了传统晶体学的认识,使我国准晶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在高技术方面,产生了低偏析合金系列、抗氢钢系列、高温钛合金系列、超声雾化及激光制粉技术等一系列重要成果。我所长期与石油部门合作,解决了许多>键材料和腐蚀问题;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把热敏材料、高温合金、发泡镍等新型材料发展成产业。金属所也形成了基础、应用基础、应用及产业开发的协调和纵深配置,提高了自身承接国家重大任务的综合竞争能力。

历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给金属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体制调整和学科凝练,金属所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下内外软硬件条件焕然一新,科研创新获得新的活力,各方面都有了长足进展。除了在保证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之外,以纳米材料为代表的一批基础和应用基础创新成果,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极大地提升了金属所的知名度。我所通过多年努力和积累,奠定了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的学科优势,使我们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柱防腐工程和西气东输弯管防腐工程这样的国家大型工程中一举中标并出色完成;我所科研人员把计算机技术和可视化新技术引入铸造工艺过程,深入开展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模拟,解决了50吨级热轧辊铸造、百吨级船用曲轴曲拐的生产工艺优化等重大问题,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推动了大型企业的发展。通过上述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坚持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坚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才能获得最根本的动力和产生更大的威力” 。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去追赶世界科技的先进潮流。如果不加快我国经济、科技事业的发展,努力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通过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作为新时期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应坚持不懈地开展创新性工作,努力为之奋斗!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辽ICP备05000863号-1 网站标识码:bm48000029
电话:024-23983359 传真:024-23983343 邮箱:syb@mail.syb.ac.cn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24号 邮编: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