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硬壳蛤在江苏省实现产业化养殖

撰稿: 海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7-01-09

  15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邀请有关专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对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连云港市赣榆区水产科学研究所、连云港赣榆佳信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和连云港仙忠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实施的“硬壳蛤产业化育苗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现场验收。 

  硬壳蛤是双壳类帘蛤科埋栖性贝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沙质、沙泥质和泥沙质底质均可生长,自然分布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北起圣劳伦斯湾,南至墨西哥湾,从潮间带至水深15米的海底均有其分布,于1997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绥院士等人从美国首次引入我国。 

  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系统研究了硬壳蛤生理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解决了硬壳蛤亲贝性腺促熟、幼虫孵化、幼虫培育、采苗、苗种中间培育和池塘养殖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以“基础研究-高效育苗-池塘养殖”为主线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硬壳蛤规模化苗种繁育和池塘养殖技术体系和产业链,实现了硬壳蛤苗种繁育和养殖的产业化。 

  经过10余年的推广,硬壳蛤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2016年赣榆区池塘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年产值约2400万元人民币。规格为500-1000/斤的苗种经过7-8个月的养殖可长到商品贝,现场测量,平均壳长达到51.36±5.84mm,平均体重达到45.84±19.10g,成活率达90%以上,平均产量为420kg/亩。 

    硬壳蛤产业化养殖的成功,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增添了新的养殖对象,进一步加速了我国池塘的综合利用,为沿海企业和渔民增加了新的创收途径。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养殖的硬壳蛤商品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