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14日,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海洋潜标观测国际培训会在青岛成功举办,来自巴西、阿根廷、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名学员及国内外知名学者、青年科学家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为期两周,通过国内外多学科专家授课及海洋科考实训,旨在有效提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海洋潜标观测领域的技术水平,拓展并加强与带路沿线国家的海洋科技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海洋观测发展。通过培训,学员深入了解海洋潜标观测的基础理论与前沿成果,学习最新潜标设计、布放和回收技术,潜标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原位观测在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培训中,学员还搭乘科考船成功开展海上潜标设备的布放与回收实训,全方位加深了对海洋观测的理解,增强了应对复杂海洋环境的能力。
海洋所所长王凡致闭幕词并为培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王凡指出,海洋所高度重视海洋观测技术,成功建立了包括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在内的多个重大观测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深海实时数据传输。本次培训不仅深化了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海洋科技合作,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海洋科技界的影响力。未来,海洋所将持续打造国际培训品牌,欢迎更多海洋领域机构和组织加入合作,为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学员乘坐科考船出海体验潜标布放和回收
授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