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连化物所启动太阳能研究二十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二十年前,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团队启动了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研究,是国内最早启动相关研究的团队。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大连化物所在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研究方面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成为重要的学科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总结凝练科学问题、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大连化物所特举行了此次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上,所党委书记金玉奇指出,李灿是大连化物所科学家的典型代表,二十年前,他在紫外拉曼光谱以及传统催化领域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而当时太阳能研究在国际上关注很少,在这个背景下,李灿前瞻性地在大连化物所部署了太阳能研究方向,经过二十年持之以恒的攻关,分别在基础科学前沿和液态阳光工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所培育了一个新的学科方向,培育了一大批太阳能领域骨干人才,李灿团队已成为了国际人工光合成领域的领军团队之一,这种科学家的前瞻性和不懈坚持正是大连化物所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和体现。金玉奇表示,相信李灿带领的太阳能团队在当前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可以肩负起科学院人“排头兵”和“国家队”的责任,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太阳能研究部李仁贵研究员作为团队成员代表,作了题为“逐梦追光二十载——纪念太阳能研究二十周年”的报告,分别从历史回顾、重要时间节点的代表性工作与事件、取得的研究成果概述、未来展望等四个方面,回顾了大连化物所太阳能研究从零开始到今天的发展历程。
李灿以“近二十年科学研究回顾”为题,对自己的学术发展历程和学术思想演化作了详细系统的学术报告,并分享了自己从1983年入所求学,到1996年回国工作,再到2001年启动太阳能光催化研究整个历程,并对自己在每个阶段的学术方向部署和学术思考作了简要介绍:从早期的合成氨/氨分解、甲醇燃料电池、多相手性催化、超深度脱硫、紫外拉曼光谱、生物催化等研究方向,一直到后来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太阳能科学利用,这些研究方向后来发展成为大连化物所乃至我国重要的学科发展方向;尤其介绍了他为什么在2001年前后,在国际上太阳能光催化研究处于“冰河期”时,启动这一挑战课题的背景和原因。李灿还分别以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系统地讲解了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发展历程和学术思想,以及分享了自己科学研究过程中与几位恩师,例如大连化物所郭燮贤院士、吕永安研究员、辛勤研究员,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大西孝治教授等之间的珍贵故事,表达了对恩师的深切怀念。最后,李灿以自己多年的科学研究感悟和体会寄语年轻人:科学研究的乐趣和驱动力源于探索未知奥秘的好奇心和为人类社会的贡献;要处理好坚守和创新、耕熟和拓荒的关系;要即知即行;生命有限,要珍惜当下,及时做更重要的事情;要经常保持谦虚、好学和创新的心态。
此次纪念活动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邀请报告,西湖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孙立成院士作了题为“人工光合作用探索之路——与李灿院士同行二十载”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其在人工光合成,尤其是分子催化剂水氧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厦门大学王野教授作了题为“碳一和生物质分子光催化转化”的学术报告,系统阐述了其在光催化相关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在连续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上,先后有60多位李灿培养的来自国内外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分别作了研究工作汇报,大家还分享了自己在求学阶段与李灿的点滴往事和感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研讨会气氛热烈。
在紧凑而内容丰富的学术研讨会后,举行了特别的闭幕式。闭幕式上首先举行了《驻足回眸——暨纪念启动太阳能研究二十周年》的首发仪式,该书回顾了李灿60余年的个人经历以及在30余年的科研生涯中的学术成果等,该书的主编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方堃简要介绍了该书的内容和筹备前后的相关情况。此外,范峰滔研究员介绍了受ACS Catalysis期刊邀请的介绍李灿的Accounts文章的撰写情况。最后,李灿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大家在国内外的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并为大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希望大家在科研工作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为指引,珍惜光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对国家和人类有用的科学研究。
受疫情影响,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在催化楼三楼会议室开设了分会场。金玉奇、所纪委书记梁波、副所长李先锋和王峰,张东辉院士、孙立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大连化物所相关研究室(部)主任(部长)、职能部门负责人、李灿团队培养的学生和博士后、所内员工和研究生等3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范峰滔主持。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