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态

第二届海洋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澳门成功举办

撰稿: 海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1-06-22

  6月17日,在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由澳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洋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澳门大学圆满召开。来自澳门大学、澳门海事与水务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山大学涉海学院等科研院所的特邀领导专家等140余人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共同参与会议。海洋所副所长李超伦率团前往澳门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澳门大学区域研究中心代主任周万欢副教授主持。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致开幕辞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在致辞中指出,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四个核心城市之一,在海洋领域将“坚持海陆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是澳门责无旁贷的责任。他表示此次研讨会将有效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域良好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两地的合作。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致开幕辞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研讨会是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内地与澳门区域合作交流的一项重要活动。他强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工作,希望在新形势下,内地和澳门的相关单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把握海洋强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契机,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共建共享,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创新合作的格局,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海洋所副所长李超伦作大会特邀报告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院士介绍了对大湾区海洋监测预报系统的构想,指出大湾区海洋监测系统应重点发展无人船、无人机、微纳卫星等新型智能观测平台以及组网应用,预报系统应在实现多圈层耦合,从而为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介绍了服务于碳中和目标的海洋方案,分别从海洋增汇(负排放)的基本路径、现行的行动方案以及如何将中国的方案推向国际的进行阐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李超伦作了内地与澳门海洋领域合作建议与思考的报告,报告结合“十四五”国家相关规划及内地、澳门高校及研究机构在海洋领域的研究重点,在合作方式、合作领域等方面提出包括共建海洋科技联合实验室、共享科考船、监测网络、大型科研基础设施等支撑平台,开展海洋科技人才交流、共同承担科技任务等合作方式,并建议重点开展海洋动力过程与灾害防控、海底的地质结构、物质组成与环境记录调查、遥感观测与人工智能及黑臭水提治理与海洋污染监测等领域的合作。

  研讨会从海洋防灾减灾与环境保护、碳中和背景下的海洋环境与气候、蓝色命运共同体与可持续发展3个方向设置了12个专题。澳门大学陆万海副教授、施华斌助理教授、蔡忠亚助理教授、张平助理教授、黎永杰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周剑副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周学谦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德周研究员、于仁成研究员,中山大学程晓教授、罗一鸣教授、于卫东教授,分别就黑潮、南海台风、风暴潮和海洋观测等海洋防灾减灾与环境保护、粤港澳地区的温室气体归趋、海洋与碳封存、内地与葡语国家合作展望等内容进行了主旨报告,并与现场、线上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研讨。 

大会合影

  会议期间,海洋所科学家与澳门大学海洋区域中心的科学家就联合启动项目、共同培养博士等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初步达成一致。代表团一行参观了澳门大学,并访问了澳门海事及水务局、澳门城市大学等机构。 

参观澳门大学

访问澳门海事及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