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持的 “中国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碳氮耦合循环与碳源汇效应研究”项目年度总结会在沈阳举行。复旦大学穆穆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黄耀研究员,中山大学董文杰教授、河南大学万师强教授,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黄铁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泮勤研究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魏迎奇研究员,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张峰处长,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段晓男处长、李云龙副处长,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教君副所长(主持工作)、金昌杰书记,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陈兆双研究员等项目专家、管理专家出席会议。来自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植物研究所所、大气物理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大学、长白山科学院等课题参加单位的60多位科研和管理人员参加会议。
朱教君、段晓男和张峰先后致辞。朱教君对项目争取过程中项目团队的努力表示肯定,对过去一年来专家组对项目的指导、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段晓男则从项目执行、交流合作、开放共享等方面对项目骨干提出了具体期望。张峰从项目管理方面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如建议更加重视目标实现和考核以实质性推进研究进展,促进学科交叉和交流,产出集成性成果,加强成果宣传等。
项目首席韩士杰研究员首先从项目的科学目标和国家需求角度系统阐述了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要求,以及过去一年来相关进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及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而4位课题负责人则分别从“植物—土壤—大气碳氮耦合循环动力学研究”、“生态系统碳氮耦合循环生物学机制”、“生态系统碳源汇形成的机理及作用”、“森林、草地碳汇提升途径”等4个方面对项目计划研究任务的具体实施和过去一年的详细进展进行分解和汇报,项目骨干亦就如何有效执行课题研究计划、如何实现课题间有效高效协调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讨。项目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和各课题年度总结报告,对该项目的科学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建议项目骨干紧跟国际前沿,提升研究意义,求新创新,提取公认亮点工作,同时兼顾项目整体性,根据项目研究目标来组织研究进展,并加强碳源汇研究的针对性,清晰界定研究范围。穆穆院士在肯定团队工作基础上,就PJL-Whyme模型参数确定、强调其北方森林和草地特色、保证自主知识产权、将观测数据和参数化模型集成有效结合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和期望。
会议现场
“中国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碳氮耦合循环与碳源汇效应研究” 是沈阳生态所2016年获批的两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之一,主要针对国际上有关冻土退化区生态系统碳源汇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碳氮有效性对气候变化反馈研究的薄弱性,结合全球变化科学从地球化学生命各元素独立研究向多元素相互作用综合研究转变的态势,为凸显我国植被快速恢复对减少碳源汇作用评估不确定性的重要作用,所开展的有关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碳氮耦合循环与碳源汇效应研究。该项目通过建立评估植物群落发育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作用的方法,采用多时间序列同位素技术表达森林和草地氮有效性,构建适合中国北方冻土区森林和草地碳氮耦合及碳汇效应的全球动态植被模型,来补充我国全球变化数据库,提出北方森林和草地氮沉降、气候变化、火干扰和植被演替多目标增汇的科学管理建议,凸显全面禁伐天然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实现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图/“中国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碳氮耦合循环与碳源汇效应研究”项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