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第一件  “‘科学’号深远海综合探测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该项目开展了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平台的设计、建造、试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在船型优化、设备集成、空间最优化利用、动力优化配置、耐波性、抗风稳性、抗干扰和噪音控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国际先进的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移动平台,引领我国新一代综合科学考察船建设;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宏观与微观、走航与定点、梯度与原位相结合的深远海环境探测技术体系,显著提高我国深远海探测与研究能力;在西太平洋深远海研究上取得系列突破,实现深远海环境和资源新认知,奠定了我国自主开展深远海综合科学研究的基础。  

  第二件  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开工奠基

  科教园总规划面积2000亩,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涉海研究所集群、青岛科教园发展管理中心、海洋创客中心、产业研发中心5部分组成,计划于2017年底完成一期工程20万平米的建设任务。建成后,将通过科教融合新机制,依托中国科学院在海洋科学领域集群优势,建立现代海洋科学研究新理念、新方法、新平台,引领现代与未来海洋科学发展,为国家海洋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第三件  胡敦欣院士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完成公示) 

  胡敦欣院士从事海洋学研究55年,是我国大洋环流、海洋通量(碳循环)和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开拓者,国际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引领者。胡敦欣发现的太平洋棉兰老潜流、吕宋潜流、北赤道潜流三支潜流,是迄今唯一由中国人发现的洋流。此外,他发起了第一个由中国领衔的多国大型海洋国际合作计划(NPOCE):组织领导国内外20余位专家,发起“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国际合作计划,8个国家19个单位参加,提升了我国国际学术地位和话语权。  

  第四件  中科院西太平洋深海潜标观测网稳定运行并实现数据实时传输 

  成功研发无线水声通信和有线数据传输两种方案,实现深海观测数据实时采集回传,将加速我国海洋业务化预报系统的建设步伐,提升我国海洋环境和气候的预测能力。同时,成功回收了2015年布放的11套深海潜标和300余件观测设备,并重新布放了14套深海潜标和440余件观测设备,获取连续该海域连续3年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3年来,累计布放和回收潜标73套次,建成了由16套深海潜标组成的我国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并实现稳定运行。我国西太平洋潜标网建设与维护实现了批量化、标准化和常态化,总体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国际领先。  

  第五件  中国南海发现世界首例碳酸盐质岩浆 

  研究表明,碳酸盐质岩浆与岩石圈反应过程中,导致岩石圈吸收了大量稀土元素,并使岩浆脱CO,最终碳酸盐质岩浆演化成碱性玄武岩。该研究成果对深部碳循环和全球碱性玄武岩成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确认了地球上真实存在碳酸盐质岩浆;推断大洋碱性海山下部可能存在大规模稀土矿化带;揭示了热和薄的岩石圈有利于地球深部CO迁出地表;岩石圈可能是阻止地球深部CO迁至地表的重要屏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  

  第六件  赤道太平洋温跃层内小尺度动力过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该研究利用研究海区所有的Argo浮标观测数据和热带大气海洋观测阵列(TAO)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诊断方法,确认了赤道太平洋冷舌区强混合过程在温跃层内的普遍存在性,发现了强混合过程在温跃层下半部分和赤道潜流下半部分的存在性,揭示了强混合过程的发生规律,为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机理研究和数值模式改进带来重要启示。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 通讯》杂志。  

  第七件  构建完成第一张贝类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SNP芯片 

  该芯片包含190KSNP位点,是贝类中第一张高密度、也是迄今为止密度最高的SNP分型芯片,其分型效率达到国际同类芯片水平。该SNP芯片已于2016年实现商品化,为研究人员开展牡蛎基因分型工作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研究工具。  

  第八件  海洋所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正式获批 

  海洋所申报的“海洋生物制品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和参与申报的“红球藻种质培育与虾青素制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正式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命名,对于促进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及红球藻与虾青素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切实发挥研究所对构建特色和优势区域创新体系、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九件  2014年我国腐蚀总成本对外发布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腐蚀状况及控制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召开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指出2014年我国腐蚀总成本约占当年GDP3.34%。该项目自立项以来重点围绕我国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水环境、生产制造及公共事业等领域腐蚀状况开展调查研究,获取全国腐蚀成本数据,揭示腐蚀控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战略建议和对策。  

  第十件  海洋所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2012年开始设立,是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