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区域响应与未来海洋”学术交流会上,第四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经提名专家推荐、同行专家评议和评审委员会评审,呈奎海洋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决定授予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相建海研究员第四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突出成就奖”,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长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沙忠利研究员获曾呈奎海洋科技奖“青年科技奖”。
相建海研究员(中)获第四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突出成就奖”
张长生研究员(左三)、沙忠利研究员(右四)获第四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青年科技奖”
曾呈奎海洋科技奖奖励委员会主任、山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李乃胜研究员,曾呈奎海洋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孙松研究员,为相建海研究员颁发了“突出成就奖”奖杯和证书。
相建海研究员是我国海洋生物与生物技术学科带头人之一,他注重知识创新,践行科技转化,引领了我国以对虾为代表的水产动物育种和病害防控领域研究。现任《中国海洋与湖沼》(英文版)主编,《海洋学报》副主编。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甲壳动物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大第八至十一届代表。曾任国家863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长和资源环境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
相建海研究员重点以甲壳动物为研究对象,在群体、细胞、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其遗传学、生殖发育学和生态学基础,深入揭示了先天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创新繁殖与遗传操作技术,培育新品种。新近在对虾基因组破译上取得重要突破。已发表SCI收录的论文160余篇; 中文收录的156篇; 编写专著8部。国家授权专利18项(发明专利15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成功组织执行国家水产遗传免疫的三个973项目(任其中两个首席)和863重大项目,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为海洋农业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负责编写了十一五资环领域高技术战略报告。担任中科院“至2050年海洋科技领域发展”战略研讨组长和科技部海洋农业十二五科技战略规划组长。先后被聘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双聘教授、宁波大学包玉刚讲座教授、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特聘教授。两次被聘为联合国FAO/WHO咨询会议专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1名),省部委一等奖3项(第1,1,3名),二等奖4项(第1,1,1,4名);其领导的“蓝色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团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于2010年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一等功。指导博士后12人,博士硕士50余人,2008年被中科院研究生院评为“杰出贡献教师”。曾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方国洪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院士,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丁平兴教授、沈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凡研究员共同颁发了“青年科技奖”。
张长生研究员长期从事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化学和组合生物合成研究,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分离和鉴定了一系列具有抗感染、抗病毒和抗肿瘤等活性的天然物质,揭示了部分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独特的成环机制,并用代谢工程手段改造和优化其结构与活性,奠定了研制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物质基础。
沙忠利研究员查清了中国海活额寄居蟹科和鼓虾科的种类组成,并承担了中国动物志鼓虾总科卷的编研;建立了深海甲壳动物1新科2新属,并对深海物种的起源与演化进行了探索;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修订了十足目高级阶元的分类系统;详细记述了黄海底栖端足类的物种多样性,并首次阐述了其区系特点及与黄海冷水团的关系,在分类学领域学术潜能突出。
颁奖仪式后,第四届突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研究员,第一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大连海洋大学宋林生教授,第二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志刚研究员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陈新华研究员,第三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厦门大学王大志教授,第四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长生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沙忠利研究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