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1020日至21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联合举办的“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过去、现在和未来”鳌山论坛在青岛国家实验室成功举办。 

 

会议现场

  会议由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担任主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JPLDave Halpern教授、Scripps海洋研究所Janet Sprintall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Cai Wenju教授、日本海洋-地球科技研究所(JAMSTECToshio Yamagata教授、Kentaro Ando教授、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Martin Visbeck教授、韩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所(KIOSTJae Hak Lee教授以及国内海洋与大气相关机构的胡敦欣院士、安芷生院士、郭华东院士、符淙斌院士、穆穆院士、张人禾院士、李家彪院士等200多位海洋与气候学家出席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王凡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吴立新院士、Martin Visbeck教授、Dave Halpern教授、Toshio Yamagata教授、安芷生院士和Wenju Cai教授分别致开幕词。随后,国内外海洋与大气领域的20余名权威专家以“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为主题,围绕海洋环流的结构与变异规律、中小尺度海洋动力过程以及暖池区海气相互作用三个方向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并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作报告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JAMSTEC)Toshio Yamagata教授作报告 

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所(GEOMAR)Martin Visbeck教授作报告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Dave Halpern教授作报告

          

 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Janet Sprintall教授作报告 

与会人员听取报告

  专家一致认为,西太平洋气候系统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属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水温度最高的洋区,在ENSO循环、东亚季风、南海季风的爆发和副热带高压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全球特别是东亚地区气候系统和社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西太平洋还是我国的核心战略海区,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军事活动安全、资源开发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等重大需求,因此开展西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国内外科学家及研究机构应该通过开展更广泛的合作,继续推动西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相关研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胡敦欣院士

  今年恰逢胡敦欣院士从事海洋科学研究55周年,与会专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重要事件。胡院士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培养的优秀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洋环流与气候以及海洋通量研究,是我国大洋环流和海洋通量(JGOFS)研究的开拓者,在西太平洋潜流、东海中尺度涡、陆架上升流方面有诸多原创性发现。55年来,先后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6部;多次荣获中科院、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奖项;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先后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科学委员会等10余个国际学术组织任职。近年来,年近八旬的他依然活跃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2010年领导发起了“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国际合作计划,再次掀起了国际西太平洋研究的热潮。2015年,领衔在《自然》杂志发表了“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气候效应”的权威评述文章。  

    胡敦欣院士55年的科学生涯中,不仅在海洋学研究上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而且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在他的学生中,不乏973首席、863首席、国家杰出青年、万人计划等,这些人才已经成长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并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西太平洋研究团队,为我国未来的海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