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美国奥本大学刘占江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研究员共同担任本期论坛执行主席。国家科技部有关领导,以及来自中国、美国等20余个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著名科学家、相关企业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
海洋所副所长杨红生研究员和所长助理李超伦研究员应邀参会,分别作了“蓝色粮仓建设亟待链条设计与原创驱动”和“基于组学的深海贝类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的大会报告。
会议现场
会上,桂建芳院士等科学家分别作了“鱼类性别的遗传基础与性控育种”、“草鱼基因组测序及抗病育种”、“大黄鱼适应环境胁迫的分子与遗传机制研究”、 “免疫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基于鲤鱼基因组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瓦氏雅罗鱼适应极端碱性环境的基因组演化”、“鲆鲽鱼类基因组解析及基因组育种技术研究进展”、“海参、对虾基因组的破译、启示与应用前景”、“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建立及其在扇贝育种中的应用”、“牡蛎重测序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海洋环境变化背景下贝类基因组辅助育种”、“选择及驯化对野生及栽培海带全基因组的影响”、“利用模式生物衣藻揭示鞭毛的组装机理”、“基于组学的深海贝类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水产基因组研究现状及后基因组时代的挑战”、“基因组学在掌控气候变化下海洋传染病中的应用”、“基因芯片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和“蓝色粮仓建设亟待链条设计与原创驱动”等精彩报告。论坛围绕“海洋生物复杂基因组研究”、“整合基因组学在后基因组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分子育种研究及应用”和“基因组在预测海洋资源与环境变化趋势等基础研究中的作用”等主题展开了专题讨论。论坛还发布了牡蛎200K高密度芯片。
桂建芳院士作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报告交流,一致认为,我国海洋与水产基因组研究已经步入世界前列,在多个方面已经引领世界发展方向。专家建议,国家在后基因组研究及产业转化与应用方面应继续支持和推动这种良好态势,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或参与相关国际科学计划,同时设立研究专项,开展全球变化对海洋与水产生物适应性的研究计划。专家希望,通过组织重要海洋、水产生物基因组研究及产业转化专项,研究海洋环境变化对我国海洋、水产资源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利用,并成立海洋与水产基因组产业转化技术联盟以及共享平台。
会议合影
“鳌山论坛”是海洋国家实验室发起并搭建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为海洋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学术交流和自由讨论的宽松环境,以评述报告、专题演讲和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探讨海洋科学前沿和未来,酝酿、发起大科学计划和项目的高层次、跨学科、综合性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