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继承和发扬金属所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师昌绪院士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事迹,金属所研究生部邀请91岁高龄的师昌绪先生,于9月20日上午在金属所北区报告厅,为500余名师生作了题为“在人生的道路上”的报告。师先生从自己的人生经历、爱国情怀、科研与管理工作和人生感悟等几个方面为师生们作了精彩讲述。李依依院士,柯伟院士,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成会明研究员,副所长杨锐研究员、谭若兵研究员等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杨锐副所长主持。
报告会开始时间为上午10时,距离报告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就有大批的同学陆续来到报告厅,很快能容纳400人的报告厅就变得座无虚席。当师先生在研究生部刘敏主任的陪同下走入会场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师先生带着慈祥微笑,向大家频频挥手。师先生刚刚落座,就有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师先生自传《在人生道路上》,请师先生签名留念。报告会现场充满了热烈而温馨的气氛。
师先生的报告从自己的青少年和家庭讲起。“我离家时全家四十口人,五代四世同堂”。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长大,使师先生“养成了包容的性格”。军阀混战,外夷入侵,造就了师先生立志刻苦学习、实业建国的爱国情怀,因此才有了冲突重重阻挠学成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的行动。
“为了回到祖国,我们当时想了两种计划。”讲起如何冲破美国阻挠回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时,师先生至今仍记忆犹新。师先生讲述了自己和其他留美的中国学生是如何想尽办法回国未果,最后又通过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转经印度使馆回国的感人故事。
“高景之书记在我回国后的第二天就赶到科学院,当时就跟我说沈阳如何好,有南湖公园、青年公园,有药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她这么说就是因为当时我还没有结婚嘛。”谈起回国来到金属所工作时,师先生的这番话引来了全场师生的一阵笑声。
师先生在金属所工作和生活的30年,从到鞍钢投身于我国钢铁工业的恢复生产,到把自己在美国的科研成果M300高强钢引到中国,再到如何组织和领导科研队伍,开展铸造多孔气冷涡轮叶片的研制,提出学科建所的理念等,透过这些故事,师先生把金属所的优良传统和学风的形成展示给了大家。当他年过八旬后,他仍然活跃在科研组织管理的第一线,多次向党和国家建言献策,组织和倡导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倡导成立了材料研究学会等科学组织。
“平等待人,助人为乐,不嫉妒、不攀比。”这是师先生跟大家分享的他的人生快乐秘诀。他告诫在场的青年学子,读书是根本,做人比读书更重要。要想使国家成为强国必须要有原始创新,不能陶醉于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年轻人肩上责任重大,还要继续努力。
近两小时的报告会,多次被同学们的笑声和掌声打断,最后在全场师生长时间的掌声中结束。同学们表示,听了师先生的报告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有很大的启迪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