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评选揭晓,并于10月2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颁奖仪式,全国51名科技人员获奖。中科院海洋所穆穆院士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穆穆院士,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5年获得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在多伦多大学、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法国动力气象实验室与夏威夷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进行过合作研究。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穆穆院士从事大气与海洋运动的非线性稳定性和天气与气候的可预报性研究,是大气科学的前沿热点领域。穆穆院士在该领域做出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创新性成果。
准地转运动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海洋运动,对其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研究,是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的中心内容之一。他与同事合作,建立了两维、多层和三维准地转模式的一系列非线性稳定性判据,有关成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 该类条件中最优的”. “有很高的创新性”,“对于准地转理论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并且是自从该模式被提出之后被许多作者研究过的问题,做出了最接近于肯定的回答”,“极大地推动了对地球流体运动稳定性机制的理解”。非线性不稳定性导致的预报结果不确定性是天气和气候可预报性研究中的挑战性课题。穆穆院士等,提出了可预报性研究的三类子问题和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研究了厄尔尼诺暴发的最优前期征兆问题。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该项研究有信息量,包含了一个很好的想法,在大气和海洋研究中具有应用潜力”。
热盐环流是当前国际上气候变化和全球变化领域另一重要问题。穆穆等利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揭示了一种依赖于扰动类型的非线性反馈机制。该机制阐明了非线性是热盐环流对淡水通量扰动敏感的原因,数值确定了导致气候平衡态转换所需要的淡水通量临界扰动的大小。
何梁何利基金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诺贝尔”奖,每年奖励在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农学、医学药学和技术科学等十大领域中最优秀的、取得突出科技贡献的中国内地科技人才,在科技界和科技人员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1994年设奖以来,已奖励了901名优秀科技人员,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建科技奖项的成功范例,为激发我国科技发展的活力、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