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9日,由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主办的“2009年先进功能材料讲习班”在金属所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新疆大学、燕山大学、聊城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近70个单位的122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金属所的众多研究人员和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讲习班邀请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讲座教授Michael R. Hoffmann博士、美国罗格斯大学讲座教授Sang-Wook Cheong博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授李奇博士、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李晓东博士、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杰博士、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教授陈充林博士、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王泉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孙长庆博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闻海虎博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博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仙辉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刘俊明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刘兴军博士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成会明博士作了邀请报告。
本次讲习班的主要内容集合了碳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多铁材料、自组装材料等近期的研究热点。碳纳米材料方面的报告内容主要是碳纳米管制备方法的改进和理论研究以及石墨烯材料制备和分析等研究热点。闻海虎博士和刘仙辉博士分别对磷族化合物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得到了与会者广泛的关注。对新型能源材料的研究上,陈充林博士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燃料电池电极的界面工程超材料,Michael R. Hoffmann博士报告了关于光能转换器件的表面化学研究和半导体量子点方面的理论研究。多铁材料方面的工作集中在研究多铁材料中多样耦合作用的物理机制的探索及新型多铁材料的研制上。本次讲习班的一个亮点是在自组装材料工作方面的有关报告:李晓东博士对珍珠母贝壳微观结构的研究、曹则贤博士关于Ag/SiO2核壳结构形成规律的研究、刘兴军博士在自组装核壳结构合金粉末上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好的创新性,而且很好地深入到自然界普适规律的层面,给与会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次讲习班其它方面工作的介绍还有陈充林博士的界面工程超材料纳米结构方面的工作和孙长庆博士对非键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会议期间讲员和与会学员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讨。参会人员对本次会议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