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值第二十届香山红叶节举办之际,第333次香山科学会议“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于日前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
这是我国在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领域最高层次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会议聘请胡敦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苏纪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黄荣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来自科技部、国家基金委、中科院,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广州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第一、二、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等21个单位的42名专家参加。
苏纪兰研究员主持会议,香山科学会议组委会常务副主任杨炳忻教授致欢迎词并介绍了香山会议的背景、讨论形式,在与会科学家自我介绍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研究员做了题为“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评述报告,回顾了国内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动态,分析了当前的发展形势及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展望;随后,与会专家进行了非常热烈、充分的讨论。其后的两天半时间,在胡敦欣、苏纪兰、黄荣辉、吴国雄研究员的轮流主持下,会议邀请的14名专家围绕“西太平洋三维环流结构及其变异机理”、“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机理”、“西太平洋在全球及东亚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三个中心议题做了大会专题报告。
在宽松的环境和多学科交叉的自由讨论中,与会专家基于对已有进展的总结和评论,就三个中心议题和新一轮西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战略构想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研讨,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剖析关键的科学前沿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学科新生长点。通过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西太平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大气Walker和Hadley环流紧密耦合,控制着海洋的热量输送和聚散,对西太平洋暖池的演化、ENSO循环和季风等气候现象的变化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进而对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变化产生深刻影响。我国在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国际合作研究方面已初步占据了有利地位,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与会专家在高度把握整体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对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长时间、大规模的观测计划,先进观测仪器的研制与应用,观测、理论、模拟等综合研究手段的集成,资料和研究成果共享机制建设,加强海洋、大气、数理学科在海气耦合机理和海洋大气动力学过程研究中的深层次交叉,以及加强正在实施的几个973项目和重大基金项目之间科研活动和国际合作的协调和有序实施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很好的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学术氛围之浓厚、讨论之自由、争论之激烈,在海洋-大气界是少有的,许多不同看法充分交流、碰撞,产生了许多新的思路,表明与会专家对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浓厚兴趣和期待,这将对未来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提出的NPOCE(西太平洋海洋环流试验)国际计划,具有重要、积极的指导意义,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海洋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