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编者按:针对近日部分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暴力事件,奥运火炬传递受阻等一系列事件,沈阳应用生态所所长助理郝占庆研究员与其在美学习的博士研究生张健来往了一次书信,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内容展现了两代人对科研与爱国的认识和理解,值得我们大家深刻体味,并希望借此助力于沈阳分院系统的创新文化建设及青年人才培养!
张健:
    一个月以来关于西藏问题、奥运火炬传递等一系列问题,相信你在那儿感受更深吧!生活在一个各种媒体对自己的祖国充满敌意报道的国家,相信感觉是不会舒服的!
    西方人确实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我们应该承认其在许多方面的先进和长处,但一旦这种优越感发展为傲慢与偏见,那就是很愚蠢了!中华文化绝对是优秀的文化。
    80后本来对西方媒体的客观公正是非常认可的,但现在CNN、BBC等的做法相信你会有很深刻的认识!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们不是盲目地、激进地讲爱国,但我们心中确实要有一个天平!
    我是你的导师,我经历过86、89风波,是在我国很贫穷落后的时期长大的,对祖国、对党的认识相信会比你深,对祖国这一称谓的理解相信也比你要深,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你说说我的想法。许多人都说"真正懂得爱国的含意,在国外体会更为深刻",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 
    客观地讲,西方人对中国确实知之太少,更不要说西藏,如果有人真有兴趣而没有敌意,我们可以作些解释;如果就是偏见,必要时真要反驳!我们对中国的问题比他们更清楚,我们不完美,我们也不掩饰我们的问题,但也不能让人污辱,绝对不可在老外面前诋毁自己的祖国!
    说了这么多,没别的意思,就是希望你各方面都能出色,因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是多方面素质综合而造就的。
    相信你是优秀的! 
    祝好!
                                                                                                                                                    郝占庆

 
老师:
您好!
    您的邮件我读了好久,现在满脑子都是"祖国"这两个字,想起很多很多的事情,好像自己也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也没有想到这样的问题其实就一直在我的心里涌动。看着窗外的风景,想到我原来身在异国,这原来不是自己的祖国。
    真的非常感谢您能对我说这些话,感谢同时还有感动。请您放心,我觉得我还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爱国的人。如果真有那样有辱祖国的事情发生的话,我会站出来跟他们争辩。我在的这个地方很小,每天也见不到几个人,这个研究所每天能见到的也就五六个人,他们很少谈论政治, 就包括美国总统大选什么的, 好像跟他们也没有什么关系。 
    "80后"?自己竟然归到了80后,从来没有跟自己划过这样的界限,有时候看到一些新闻也用这个词语,但从来觉得自己不应该属于这一类。因为感觉自己与许多现在20岁左右的小孩在价值观各方面有很大的差距,也许因为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吧, 各方面的思想接触都比较晚。
    大学的时候读一些历史传记类的书, 最喜欢民国时期的几个人物的传记和轶事。王国维、陈寅恪、胡适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人物,记得陈寅恪在王国维的墓碑上写的几句话“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与三光而永光”,那时候感触很深。在西方,民主和自由确实做的可能比国内好一点,国内确实也有许多的问题,但我觉得追求民主和自由是很多中国人都向往的,但这与爱国没什么矛盾。真正的爱国应该是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正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最强烈的爱国的表现。最近北大110年校庆,很多人都在“反省北大”,用钱理群老先生的话说:“北大‘失精神’背后更隐含着‘中国失精神’,以及‘我们自己失精神'。这是北大之痛,更是中国之痛,也是我们每一个北大人、中国人之痛。”“如果真的爱北大,希望北大在实现中国教育和社会现代化的历程中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就应该、也必然像前辈那样,敢于反省、批判北大的种种黑暗,不足,失误,知羞,知愧,以至知耻,并敢于公之于众——可以想见,胡适当年以教务长的身份,公开承认北大学术上很少成绩,这需要多大勇气和自信力!如果不是这样,不知反省,不以不足、失误为羞耻,反过来竭力掩盖确实存在的严重问题,以至危机,甚至以‘否定成绩,破坏安定团结’等等借口来压制任何反省,那么,无论怎样信誓旦旦,都不是真的爱北大,至多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表演而已。”同样, 我觉得在西藏问题和爱国问题上,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自我反省,不要把爱国当作一个口头上的话,不要把爱国表现为盲目的、激愤的抗议行为。做我们能做的、我们应该做的, 尽自己的努力去为自己的祖国做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也许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您说呢? 是这样吧?
    您的邮件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