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沈阳分院举办青年人才成长座谈会

撰稿: 发布时间:2007-12-20
 
 
    2007年12月14日,为深入贯彻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让有潜质的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切实为35岁以下(70后)青年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成长环境,沈阳分院举办了“青年科学家21世纪论坛暨青年人才成长座谈会”,来自系统内各单位的26名3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代表参加了座谈讨论。座谈会分别由沈阳分院院长、党组书记王庆礼和副院长韩恩厚同志主持。
    与全院的情况大体一样,沈阳分院系统科技队伍中处于创新活跃期和产出高峰期(30-39岁)的青年技术人才略显不足;特别是高级研究岗位中35岁以下青年人才的比例偏低,其中403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的仅有10人。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队伍的创新活力和永续发展。因此,如何创造条件,给35岁以下(70后)人才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成长和发展氛围,使他们脱颖而出,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课题。
                   
    在讨论中,大家对“作为青年科技人员,您如何评价自己的成长环境”、“您对所在研究所青年人才成长的措施如何评价、是否有专门的政策、力度怎样”、“您成长的烦恼,是否感觉无形中受到前辈的压制,哪怕他们并不是有意的”、“您觉得在申请课题的过程中,是否处于某种劣势,原因是什么”、“您觉得作为青年科研人员,有哪些不足,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希望有关部门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与院外单位相比,您觉得科学院的环境是否有益于青年人才的成长,您在这里工作是否感到安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并对如何更好更快地让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他们认为,青年科技人员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定位,不要抱怨外部环境,要保持平和心态,踏实肯干,抓住机遇;35岁以下科研人员在资源分配上,感到还是处在不利的地位,例如做基础研究的,只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但难度也很大,在工资福利政策方面还有平均主义;青年人才的成长是压出来的,要敢于给青年人才压担子;要正确对待科研和管理的关系,上下互动、及时沟通,才能起到增值作用,要为管理部门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机会。
                     
    同时大家还建议,院、所要对青年科技人员的住房问题有所关注;应允许副研究员指导硕士生、博士生;要加强对技术支撑系统的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注意提高青年科研人员的人文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王庆礼院长在会议期间和总结讲话中指出,从全社会领域看,在国家、地方申报重大项目和申报各种基金的过程中,我院人才的优势有下降的现象。因此,如何使35岁左右的年青人尽快成长起来,已引起我院各方面的重视。通过本次座谈会,听到了很多好的思想和建议,富有新意,很受启发。沈阳分院将采取多种形式,为青年人才发表意见提供一个平台。他指出,研究所是一个系统,缺少任何一个要素,这个系统都难以正常运转,不论是科技队伍、管理队伍还是技术支撑队伍,要均衡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不能把绩效也搞成平均主义;青年人才的成长首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树立团队精神,提高对研究所的认同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人文修养,树立远大理想。青年人才一定要有激情,有能力,有胆识,有魄力,有勇于接受失败的勇气和决心,有敢于突破的创新思维。中科院正在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解决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青年科技人才也要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沈阳分院组织人事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