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启航

撰稿: 发布时间:2006-09-18
 
    9月1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科学三号”近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为开放共享平台进行的“2006年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首航仪式在青岛举行。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乃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相建海、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孙松、党委副书记郑晓林,中国科学院院士秦蕴珊、胡敦欣以及参加此次共享开放航次考察的相关单位的领导等前往码头为参加开放共享航次的全体人员壮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侯一筠主持了首航仪式。
    在启航仪式上,相建海所长在致辞中指出,海洋研究所在开放共享的管理理念下,斥资150万元,以“科学三号”为起点,面向全国涉海科研院所,免费提供定期、固定断面上的多学科综合考察,现场数据的长期积累,解决需要长期观测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现场试验和观测场所,促进海洋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与熔融,通过建立船舶、资料、数据和设备等共享机制,促进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面向全国组织定期公共、开放共享航次,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改变传统的船舶单一管理的模式,逐步创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共管、公用、专业运行”的管理模式。他希望来自不同单位的全体科考人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在圆满完成本航次考察任务的同时,为建立我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机制和考察船的共享管理模式做出贡献。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乃胜在讲话中,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斥资150万组织开展“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代表王军民副省长和山东省科技厅祝贺“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的正式启航。他指出此次开放共享航次,从搭建海洋科学综合考察平台为起点,以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首次开放共享航次为契机,面向全国组织实施多学科、多单位综合交叉的开放共享调查,在我国近海综合考察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开放航次的创新管理机制上的积极探索,开展定期、固定断面上的多学科综合考察和综合考察船共管公用、专业运行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将有限资源实现优化的组合,创新船舶管理机制,同样在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我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中的资源共享模式的探索,对于真正建立我国开放共享机制将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对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他希望广大科考人员发扬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圆满完成此次科考任务,为我国海洋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孙松在动员报告中,就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的筹备、航次设计,科学主题、考察重点区域、调查内容、基本航线、作业任务、海上调查基本技术指标、调查设备支持、资料汇总等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就开放共享机制、开放共享的原则、船舶共管公用模式等作了阐述。他指出建立中国近海关键过程进行长期多学科综合观测机制,获取近海标准断面周期性、连续性的数据资料,对我国近海海洋环境演变和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特别是对项目经费有限难以实施相关调查作业的项目,开放共享航次的组织实施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希望全体科考人员精诚团结,拼搏奉献,为我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做出贡献,并预祝“科学三号”考察船顺利完成使命,凯旋归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组织的“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得到了我国众多涉海单位的积极响应,纷纷要求加入开放航次的综合考察。参加本次开放航次的单位有中国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声学研究所、自动化所,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海油、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17家涉海科研院所和大学的108位专家将就34个项目70多个站位开展相关综合调查。
    仪式最后,在海洋研究所相建海所长“2006年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正式开始”的命令下,早已整装待发的“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汽笛长鸣,在大家的祝福声中起锚远航,开始了它的近海海洋科学考察之旅。据悉,本开放共享航次结束两年后的所有数据、资料、样品等将面向全国开放。(海洋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