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航空遥感系统机库项目在辽宁营口兰旗机场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航空遥感系统项目,填补了国内机场空白,这个项目的启动,将助力百年港城营口迈进“智能航空港”时代。
随着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天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宣布这个“高能科技”项目正式开工,营口对外开放历史将掀开新篇章,营口兰旗机场也将成为东北全面振兴中“智能化航空管理”的创新榜样。
据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总工程师袁伟介绍,“航空遥感系统”是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8.74亿元。“航空遥感系统”建成后,将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基础科技数据与信息技术支撑,对促进我国航空遥感设备、遥感数据以及遥感应用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马越红告诉记者,去年三月,营口机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中科院航空遥感系统机库项目,助力营口兰旗机场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今天项目开工意味着双方合作开花结果。
中科院空天院航空遥感系统部主任潘洁说,落户营口兰旗机场的航空遥感机库项目系“航空遥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占地面积约7.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亿元。计划在营口兰旗机场建设机库等配套设施,在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设遥感数据中心和科普馆。中科院将以营口兰旗机场作为“航空遥感系统”的主起降机场,吸引用于农业作业、地形勘探、抢险救灾等类型的通用飞机进驻,促进和丰富营口机场运营,完善营口航空产业。
吴一戎院长在讲话中指出,中科院空天院在营口市建设的航空遥感系统机库工程是保障“航空遥感系统”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今天的工程开工启动,既标志着“航空遥感系统”项目进入新阶段,也标志着空天院的发展在参与东北振兴中迈上新台阶。
营口市政府副市长翁永财在致辞中说,“智能航空港”项目的正式开工,是营口对外开放史上的新机遇,对于进一步提升营口市对外开放整体形象、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城市功能、壮大经济总量、促进协调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强力推进营口机场中科院航空遥感系统机库项目建设,让营口这个东北唯一港口型国家级物流枢纽“如虎添翼”,成为劲推东北振兴更强力的“新引擎”。
营口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富认为,引领国内航空管理创新的“智能航空港”落户营口,标志着营口这个东北开放的前沿城市,对东北振兴的战略价值已提升到全新境界。
从“当年在东北开放得最早”,到“今天在东北开放得更好”,营口走过了近160年的漫漫长路。既因河而生,又向海而兴,更巡天而行:1861年营口港开埠,从河港到海港,再到空港,营口从未停止过对外开放的脚步。今年9月,营口市入选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成为东北唯一获批城市,为营口港口物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营口市坚持实施以港兴市、港城港区联动发展战略,交通区位优势日趋明显,现代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作为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片区,营口市已显现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重要枢纽地位,形成了现代物流框架体系。此次航空遥感系统机库项目开工将进一步推动智能航空港口建设,盘活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为牵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传媒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