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国的钢铁行业可以改进完善生产、加工、设计和检测这四个环节,那么,我国的钢铁产业将会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7月25日,在中国科学院STS(中科院启动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中心项目验收会暨先进钢铁加工技术推介会上,中科院院士李依依这样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当前,我国的钢铁技术不输国际同行,薄弱点在于从技术流通到市场上的某些环节,比如节能降耗。”
钢铁产业是山东省优势传统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品档次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能耗高、减排压力大。”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于书良指出。
长期以来,中科院金属所等单位致力于大型铸锻件关键技术研发和高品质特殊钢坯料纯净化、均质化、致密化研究,开发出了先进钢铁材料加工成套技术。“我们的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大幅度节能减排,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孙明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为此,中科院沈阳分院和山东省科技厅于2014年共同组织召开“中科院-山东省先进钢铁材料加工技术推介会”,双方还共建了“金属所山东技术中心”,推介中科院金属所在钢铁材料加工技术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为科研单位和山东省内钢铁企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成院企开展深度技术合作。
2105年,中科院沈阳分院组织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理化所、沈阳自动化所、长春应化所等中科院内研究力量与西王特钢有限公司,布局了中科院STS山东区域中心项目——“先进钢铁加工技术在山东应用推广”。
西王特钢总经理张健介绍,该项目面向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轴类钢、海工钢、模具钢等高端装备用特殊钢研发为对象,致力于打造一条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端装备用特殊钢清洁智能制备示范线”,实现高端装备用特殊钢的清洁、智能、稳定生产,为山东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提供优质坯料。
张健说:“立项以来,李依依院士多次亲赴现场进行指导,一批科研人员长期驻扎在环境艰苦的生产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科研成果”
孙明月介绍,科研人员与企业双方经过共同努力,解决了装备制造业大型特殊钢产品的偏析、疏松、夹杂等共性问题,转化了高品质特殊钢成套制备技术,开发出控氧纯净化等成套技术,研制成功自动化全封闭气密保护浇钢车,建成国内首条高端装备用特殊钢智能清洁制备示范线,实现高品质特殊钢的安全、稳定批量化生产。
张健说称:“截至目前,项目具备年产30万吨大型优质钢锭和10万吨高高品质锻材的生产能力,已经开发、生产、销售特殊钢品种120余类,产量超过12万吨,产值4亿多元,其中H13等多个型号的高性能模具钢、高均质轴类钢和高品质特厚板等诸多产品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另外,中科院金属所等单位还以西王特钢为基地,与山东当地的制造企业——天润曲轴、金雷风电、伊莱特重工、威海锻压、山东钢铁等联合,形成了高均质大型柴油机曲轴、大型风力发电用高端风机主轴、大型压力容器优质锻件等高端装备用高品质特殊钢产品制造产业链条。
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指出,由沈阳分院、山东省科技厅、西王集团再次联合组织的“先进钢铁加工技术专题推介会”,是希望进一步推广项目取得的先进、适用技术,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能耗、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推动山东省乃至我国先进钢铁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做出积极贡献。
传媒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