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济南7月25日讯 (记者单保江)我国高铁钢轨,累计过载量超过2亿吨就要更换。经过技术攻关,现在新研发的钢轨,过载量超过5亿吨才需要更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像这样的国产高端特钢产品,近年来在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航天航空等领域不断涌现,引领着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25日上午山东省科技厅和中科院沈阳分院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先进钢铁加工技术项目推介会,将一大批这样的成果展现在人们面前。
钢铁行业是我国产能过剩的重灾区,但在一些战略性关键领域的高端特钢,却需要大量高价进口。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于书良以山东为例,指出钢铁行业正面临产品档次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能耗高、减排压力大等严峻挑战。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殷瑞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李依依,以及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钢铁、东北特殊钢集团的专家对此开出了“药方”: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出路在科技,必须给钢锭注入更多的智慧细胞,才能铸就我国钢铁行业更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近年来山东省和中国科学院开展了全面战略合作。在这一大框架之下,2015年,中科院沈阳分院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理化所、沈阳自动化所、长春应化所等,在西王特钢建立了山东技术中心,大力推进中科院STS山东区域中心项目——“先进钢铁加工技术在山东应用推广”。
该项目面向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轴类钢、海工钢、模具钢等高端装备用特殊钢研发为对象,致力于打造一条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端装备用特殊钢清洁智能制备示范线”,实现高端装备用特殊钢的清洁、智能、稳定生产,为山东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提供优质坯料。
西王特钢总经理张健告诉记者,合作中,中科院金属所以自主研发的10项核心技术入股西王特钢,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最多时,中科院十几位博士穿上工作服,在西王特钢生产一线研究解决关键问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到目前,双方已共同完成了5个新的关键技术的开发,开发了控氧纯净化等成套技术,研制了国内第一台自动化全封闭气密保护浇钢车,成功实现了高品质特殊钢的清洁、智能、安全稳定批量化生产。先后开发出风机主轴、风电法兰、铁路道轨、铁道车轴钢等116个特殊钢品类。
他们合作建设的高端装备用钢清洁智能制备示范线项目列入2015年度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并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的支持;被山东省政府与中科院列入钢铁转型升级和拉动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的示范项目。
中科院金属所山东技术中心的建立,开辟了院企合作的新模式,不仅为山东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也为科研院所改革转型探索了新路子。该中心先后与天润曲轴、金雷风电、伊莱特重工、莱芜锻压、威海锻压、山东钢铁等联合,形成了高均质大型柴油机曲轴、大型风力发电用高端风机主轴、大型压力容器优质锻件、高品质海洋平台宽厚板、高性能模具钢产品等高端装备用高品质特殊钢产品制造产业链条。记者在会议现场听到了很多鲜活的创新事例:铁路连铸工艺车轴钢坯,企业估计从研发到取得用户认可需要五六年时间。院企合作攻关,仅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该产品从研发到用户认证的全过程,其质量指标超出用户预期。铁路刹车制动梁,原来用进口材料需要进行热处理,影响了产品精度。院企合作生产出新产品,不需热处理直接装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企业成为国内独家供货商。
记者获悉,中科院金属所与西王特钢将在目前全面合作的基础上,再签订十年合作协议。山东钢铁日照精品钢基地、伊莱特重工、天润曲轴等企业,也都与中科院金属所商定了更密切的合作。
传媒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