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丹东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签署了新一轮院地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副院长马越红,市领导刘兴伟、何志勇、王海东、于兵等出席签约仪式。
市政府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就今后5年科技合作内容达成共识:一是做大做强中科院沈阳分院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核心平台,打造全省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二是强化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丹东中心服务平台功能,围绕丹东众多企业技术需求,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专题交流对接活动,破解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三是面向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共建区域性合作创新平台,建立全方位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四是共建人才交流、培养与培训平台,为丹东区域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兴伟代表丹东市委、市政府,对双方续签合作协议表示祝贺,对中科院沈阳分院长期以来对丹东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刘兴伟说,丹东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六大战略”,将创新驱动确定为助推丹东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丹东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中科院沈阳分院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丹东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条件,依靠中科院相关院所,依靠一批成长型的小巨人企业和三所高校,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优化营商环境和政策环境、育成中心机构设置、入驻企业风险基金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真正把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要求及丹东的“六大战略”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特别是要做好营商环境建设,使入住育成中心的企业茁壮成长,在丹东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希望中科院沈阳分院继续关心丹东、支持丹东、帮助丹东,使双方共同浇灌的科技之树保持长青,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
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表示,在接下来的5年合作中,沈阳分院将按照中科院院地合作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丹东市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做大做强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核心平台,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孵化出更多创新成果。强化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丹东中心服务平台功能,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通道,促成更多成果在丹东转化。做实区域性合作创新平台,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服务丹东重点产业发展。加强人才引进,共建人才交流、培养与培训平台,为丹东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丹东市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的科技合作始于1982年,是中科院沈阳分院与地方合作最早的城市。此前已签署了4轮院地合作协议,从单一的项目合作,发展到创新合作机制、共建合作机构、打造合作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实施项目合作、集成攻关创新等各个方面。特别是近5年,双方共建了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丹东中心,打造了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依托上述平台,在引进高端人才、培养科研团队、构筑产业联盟、推动项目合作、营造科技氛围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依托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丹东中心,中科院沈阳分院31家研发单位与丹东62户企业开展合作项目93项,合同金额总计6945万元,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1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个、院士工作站22个。中科院沈阳分院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已先后引进中科院所属的11个研究院所的15个项目入驻,相继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到2016年底,育成中心入驻项目共申请专利63项,授权29项,实现销售收入9284.2万元。续签新一轮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的科技合作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促进全市的资源、产业、生态优势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的创新、研发、科技和人才优势更好结合,加快创新型丹东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签约仪式由市委副书记李刚主持。中科院沈阳分院副院长马越红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志勇代表院地双方在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上签字。
传媒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