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及以前

中国海洋报(2016.02.19):“潜龙二号”首次试验性应用完成

撰稿: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6-02-22

  首次持续作业三十小时 探测数据基本有效

  本报讯 当地时间2月15日晚,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第40航次第二航段任务的“向阳红10”船传来捷报,在科考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潜龙二号”被成功收回至“向阳红10”船后甲板。这意味着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成功完成首次试验性应用任务。 

    2月9日,“向阳红10”船在风浪中抵达作业区。在遭遇多日恶劣天气后,海况在14日终于有所好转。20多名作业人员从各个方向拉着牵绳,A型架缓缓将“潜龙二号”推送入水。 

  根据任务安排,此次的勘探目标是西南印度洋一块20多平方公里的热液区海底,“潜龙二号”将沿着数条横向线路在海底来回移动,以便携带的传感器采集各类信息。 

  因带宽有限,工作状态中的“潜龙二号”只向母船发来高度、深度、位置等简单的信息,大量的声学影像探测信息将被储存起来。 

  据悉,“潜龙二号”是一台全自治水下机器人,母船不需要下达实时指令,它自己就可以决定什么时候结束任务。根据事先输入的指令,有3种情况会使“潜龙二号”终止任务,浮上水面:一是电力耗尽,二是任务完成,三是出现重大故障。同时,工作人员还为“潜龙二号”设定了30小时的最大工作时限。 

  2月15日16时45分,在连续30个小时正常工作后,“潜龙二号”发回的高度数据开始变小,这意味着“潜龙二号”已达到最大工作时限,将自动终止任务,开始上浮。“潜龙二号”总设计师刘建说,以考察性能为目的,在此前的西南印度洋验收试验中,“潜龙二号”每次下水时间不超过10个小时,而此次30个小时的全航程热液区探测,对“潜龙二号”还是首次。 

  一小时后,“潜龙二号”在距离母船千米外的地方浮出水面。作业组早已等候在甲板一侧,他们尝试用抛绳、撑杆等勾住潜水器。然而,海面上风力突然加大,海浪翻滚,“潜龙二号”被海浪推得忽远忽近。经过努力,满载着各种数据的“潜龙二号”最终被成功回收至“向阳红10”船后甲板。 

  刘健表示,在本次作业中,“潜龙二号”下潜到数千米以下地形极为复杂的海底,首次持续作业至30个小时的最大时限,回收也基本顺利。同时,潜水器在执行探测任务时能够按规划路径航行,探测数据基本有效,这意味着“潜龙二号”的首次试验性应用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刘健说:“‘潜龙二号’的每次下潜都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更多宝贵数据,并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大洋探测工作提供依据。” (金煜) 

  (原载于《中国海洋报》 2016-02-19 第A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