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及以前

浙江日报(2016.02.15):“潜龙二号”深海探宝

撰稿: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6-02-22

  本报杭州2月14日讯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陈斯音) 14日早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倪建宇走上“向阳红10”科考船甲板,举目四望,过去几天总是风急浪高的西南印度洋蔚蓝色海水,现在终于平静下来。倪建宇很高兴,因为可以按照计划开展自主潜水器下潜作业了。 

  作为大洋40航次第二航段首席科学家,倪建宇春节前离开杭州,奔赴毛里求斯路易港,登上在此地靠港补给的“向阳红10”科考船。除夕,“向阳红10”科考船和“大洋一号”两艘远洋科考船在航行中度过。目前,科考人员已经到达西南印度洋作业区,连续奋战了好几天。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海信通”,记者14日采访多位春节仍坚持在浩瀚大洋上开展科研工作的海洋二所科学家。 

  倪建宇在电子邮件中告诉记者,“向阳红10”科考船此次远征大洋,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开展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潜龙二号”首次大洋应用试验。当地时间2月14日8时许,科考队员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他们在船尾小心地操作止荡绳,牵引“潜龙二号”从科考船后甲板缓缓没入水中。 

  “潜龙二号”的外观像一条黄色的大鱼。入水后,它开启动力,开始自主下潜,很快就看不到它的身影了。倪建宇和同事们通过船上搭载的声波通讯设备,实时监控“潜龙二号”在水下的工作。进行大洋科考,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每分每秒都异常宝贵,倪建宇通过“海信通”向记者简单通报了情况,就暂时不再联络。 

  在不久前完成的“向阳红10”科考船第一航段中,“潜龙二号”表现优异。在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下潜最深至3000米,水下工作一次达10小时,取得高精度、复杂海底地形硫化物区的三维地形地貌图和300余张高清海底照片。 

  “向阳红10”科考船密切跟踪遨游海底的“潜龙二号”的同时,“大洋一号”也在作业区开展硫化物资源调查,圈定勘探靶区。大洋39航次首席科学家、海洋二所李怀明副研究员在电子邮件中告诉记者,“大洋一号”本次也带上了中深孔心钻机和瞬变电磁系统等高新装备,开展试验。 

  春节期间,西南印度洋狂风肆虐。“大洋一号”自离开毛里求斯路易港后,一路遭遇巨浪滔天。“向阳红10”科考船上有十几位新上船人员,都被晕船击倒,其余的人就轮流照顾他们。“在海上,物资条件有限,我们克服各种困难,主要是依靠精神意志。”在科考队员发来的电子邮件里,字里行间洋溢着他们对事业的热爱。 

  > 新年愿景 

  大洋科考是艰辛而充满风险的工作。我们本航次任务还有近半年时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认真规划方案,提高作业效率,确保完成任务,力争取得高质量数据样品,向祖国和人民交上来自远洋的满意答卷。 

  (原载于《浙江日报》 2016-02-15 06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