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 恒
山东是经济大省,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和科技基础实力雄厚。自1999年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建立全面科技合作关系后,双方在产学研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交流和咨询工作,这极大提升了山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山东省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
为推进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的全面科技合作,加快山东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2006年3月,由代表中国科学院联系山东科技合作工作的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简称沈阳分院)、山东省科技厅及山东省科学院共同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并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山东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简称两院中心)。2008年初,在两院中心探索取得卓有成效的基础上,山东省为进一步加强中科院各创新单元之间的联合合作,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于2008年1月15日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简称山东中心)的协议。如今,中科院在山东相继实施了渤海粮仓、威高计划、西王钢铁、黄三角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等十多项重大科技合作计划,每年还有100多项新技术在山东落地转化。
发挥智库优势
推进科学体系建设
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常务副主任向记者介绍,该中心是旨在推动中国科学院的技术成果在山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工作机构。山东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长由中科院分管领导和山东省分管领导担任,副理事长由中科院沈阳分院、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科学院主要领导担任,理事单位由中科院沈阳分院系统研究所和山东省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目前已成立了青岛、威海、烟台、临沂、潍坊、泰安6个区域中心。
王东升表示,山东中心依托中科院综合科技优势,围绕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需求,通过共建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基地和产业示范园区,技术联合攻关以及人才引进与交流等多种方式,推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为推动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生态环境改善和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悉,中国科学院是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为充分发挥中科院作为科技发展“智库”的优势,转化中心邀请、组织相关院士和专家,围绕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蓝、黄”两区建设、《山东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山东省高技术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产业链、重大产业发展方向,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进行咨询论证,提高了发展战略和重大产业链、重大产业发展方向的科学性、实施的起点和水平。
中科院沈阳分院积极会同中科院和山东省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中科院和山东省“十二五”合作规划》,《中科院—山东省院地合作“一三五”发展规划》,《中科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密切合作的建议》,《山东海洋区域创新集群规划》,《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五年发展规划(2014-2018)》、《中科院—山东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等,提交山东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咨询建议,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
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是建立院省科技合作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多年来,围绕山东省产业发展需求,中科院积极参与组织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据了解,山东省与中科院共建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已正式建成。中科院的光电院、兰州化物所、软件所、声学所、长春应化所、自动化所、计算所、上海药物所、深圳先进院等分别在青岛、烟台、济宁等地与地方共建了分所、分部或研发基地10个。结合地方需求和工作基础,中科院山东中心陆续在烟台、威海、青岛、临沂、潍坊、泰安等地与地方共建了6个技术转移转化区域分中心。
据悉,中科院相关单位在山东各地参与了80余个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山东省院士工作站或产业创新联盟的建设,这些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山东整体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在山东已形成的多层次、网格化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转化工作体系,直接支持了“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并将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深入调查研究
为项目提供智力支撑
调查研究是省院深入合作的基础。王东升表示,山东中心每年都积极参与组织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院士、专家来山东省围绕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中科院在山东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先后组织了中科院青岛产业科技需求调研、中科院山东产业科技需求调研、中科院—山东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科技需求调研、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调研等四次大型的调研活动,摸清了山东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区域特色和科技需求,为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截至2013年年底,采用专题与日常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单位770家次、院士、专家1850余人次来山东省17地市的1700家次企业考察调研,收集整理5200多项企业技术需求、难题。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院士、专家针对山东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从企业的现实技术和发展需要中凝练出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有效地推进了省院合作的深入开展。
紧密围绕山东省的重大规划、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针对物联网、半导体照明、橡胶轮胎、煤化工、制造业信息化、节能减排等重点产业,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的院士、专家来山东省进行科技对接和交流,在山东转移转化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技术成果,如量子通信技术、甲醇制烯烃技术、干气制乙苯技术、生物法制长链二元酸项目、可完全降解塑料项目等,实现了中科院高科技资源优势与山东省产业优势的有效对接和集成,为促进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2013年年底,策划组织了中科院有关研究院所到山东,参与大型科技对接活动、专项产业技术论坛、省内外成果洽谈活动等80余次,与山东省企业进行对接交流累计与地方、企业共签订250多项合同和协议,达成700多项合作意向。
王东升说,近5年来,中科院院属单位与山东省签订了10个区域性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12个院企合作战略联盟,共有575个合作项目在山东实施,成果转化累计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183亿元,实现利税195亿元。
探索新模式机制
提升合作深度广度
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助理、科技处处长李明告诉记者,近年来,中科院紧密围绕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探讨深化院省合作的新方式和新手段。从起始单纯的由企业与专家项目合作,在合作领域上发展到如今围绕产业链以及针对区域经济的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合作,在合作深度上发展到目前的项目实施、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一体化综合集成,进而形成省院合作的组织化、制度化、长效化。
据王东升介绍,为了推动民族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中科院推动设立了“中科院—威高集团高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中科院—威高计划”),中科院、山东省科技厅、威海市政府、威高集团每年出资3000万元用于支持产业技术研发工作。自“中科院—威高计划”设立以来,已经陆续立项支持20余个项目,并通过向国内其它高校、科研单位和省内其它企业开放,探索出了有效整合国内其它优势科技资源为山东省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全方位服务的新路子,创造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
为了重点对接山东省的重大产业需求,经过充分调研,聚焦山东重点行业,整合全院力量组织专项技术论坛,为山东重点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10年以来,山东中心先后组织了“中科院—山东省现代煤化工技术论坛”“中科院—山东省半导体照明技术论坛”“中科院—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论坛”“中科院—山东省橡胶轮胎技术论坛”,以及在东营、济南、淄博等地组织多场自动化与信息化专场对接会。这些在充分调研企业需求基础上的相对小型、专业、指向明确的论坛和专项对接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投资150亿元的DMTO项目等一大批合作项目得以组织实施,为山东的煤化工、半导体照明、橡胶轮胎、农村农业信息化、传统工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改造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传媒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