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极中山站1月23日电(记者白阳)经过20多天的紧张作业,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已圆满完成中国南极昆仑站各项科考和工程建设工作,于当地时间23日踏上返回中山站的征程。
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处。这不仅是中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也是南极地区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科考站之一。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由33名考察队员组成,自2014年12月15日从中山站内陆出发基地启程,12月30日抵达昆仑站开展工作。
记者从中山站获悉,科考队在昆仑站执行任务期间,国家863计划支持的液封深冰芯钻实用钻取冰芯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宝贵的深冰芯钻探现场经验、大量实时工况钻进参数和孔内原始数据。
深冰芯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气候环境演化规律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认知当前地球所处的气候阶段、推演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昆仑站深冰芯钻探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世界上少数拥有极地冰盖深冰芯钻取技术的先进国家。
南极天文学观测研究也是昆仑站的重点学科方向之一。据介绍,考察队员此次在昆仑站成功安装了一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并修复了此前在昆仑站运行的一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1,这让我国在南极拥有两台正常工作的巡天望远镜,为研究超新星、宇宙暗能量、搜寻系外行星和变星提供了观测设备。
此外,内陆队还安装了最新可精确指向跟踪CSTAR望远镜,实现天文精确测光和系外行星搜寻;维护了望远镜能源支撑和通信平台PLATO-A;安装了15米高的自动气象站,提供昆仑站地区温度、风速、风向和湿度实时数据,为准确掌握昆仑站地区气候环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领队袁绍宏表示,今年是我国登顶南极冰穹A地区10周年。此次内陆队33名队员经历了暴风雪、白化天等恶劣天气,克服高寒、低温、缺氧等艰苦环境考验,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开展多项科考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第一代南极人期望能在南极腹地开展科学工作的梦想已经实现。
据介绍,本次内陆队全面完成了昆仑站建设收尾工程,实现了全站供电、供氧、供热、供水;接下来他们还将在返程途中开展泰山站主体建筑工程扫尾工作,预计在2月10日前后返回中山站。
传媒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