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及以前

中国科学报(2014.10.13):我随“蛟龙”去探海

撰稿: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10-14

    又一次起航,又一次返航,算起来,这已经是我经历的第六次“蛟龙”号海上任务了。前四年的海试加上近两年的试验性应用试验,在海上度过的日子加在一起已经超过400天。每一次上船,都是老朋友的又一次相聚,同样也是结交新朋友的机会。每一次下船都表明我们又一次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2002年,走出校门伊始,我就参加到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这个项目中来,在过去的12年中,见证了我国载人潜水器研发队伍为之付出的日日夜夜和青春年华。

  在我印象中,这个项目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研制阶段,特别是总装联调,那时候,我们长时间在702所工作,有很多事情到现在还历历在目。还记得那年冬天在水池联调时,我冻得把手缩在羽绒服袖子里敲击键盘的样子;还记得我远程遥控载人舱内的程序,把舱内不知情的工作人员吓到时的情景;还记得前辈们带领我在现场挑灯夜战排除故障的时光;还记得潜水器第一次下水那天,我坐在橡皮艇上伴其左右的兴奋;还记得那些曾经共同努力过,而今已经离开这个圈子的同事、朋友。第二个阶段就是海试阶段,四年的海试加上两年的试验性应用试验,已经六个年头。还记得第一年海试时的兴奋,上船伊始我就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我为“蛟龙”号作的第一首诗《和谐首航》(“蛟龙”号曾用名“和谐”号)

  和谐首航

  上世纪宏伟誓言今朝预现

  九州里华夏子民尽露欢颜

  天行健自强不息八载春秋

  揽长江向阳九号江阴起航

  月撒辉光一线江乘风破浪

  下南海载人潜器和谐首航

  五大洋宝藏资源将收眼底

  洋洋撒劈波斩浪宏我国威

  捉蛟龙于美龙宫探宝寻藏

  别样红花映骄阳载誉归来

  取的是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藏头,可见当时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四年海试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可以说“蛟龙”号是我经历的一个真真正正的从实验室走出来,然后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的产品。从1000米海试中各系统不断出问题,一周一靠港,要依靠陆基保障支持解决问题,到7000米的成功下潜,再到现在的试验性应用试验中几乎全程无故障下潜,“蛟龙”号走过了一个产品改造优化的过程。6年出海体会比较深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一代新人换旧人。记得当年海试开始时,我这样的“80后”是最年轻的一批人,可现在一登船,“90后”已经满船地在喊我为老师,可叹岁月如梭。同时,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载人潜水器事业培养了中国第一支载人潜水器研发团队,这个团队的骨干在各自更加重要的岗位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这个航段只是大洋35航次中的第一航段,对于我来说其比较特别之处在于我所微型ROV参与了第一次下潜,让我又重温了一次久违了的下潜恐惧症。在海试之初,每一次潜水器下潜的时候,我总是心理压力很大,总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随着系统的越来越稳定,这种恐惧、紧张的情绪已经好久没有出现了,这次微型ROV下潜,因为是它的第一次下潜,所以我还是比较紧张的,直到潜水器携带微型ROV“龙珠”号真正返回甲板,我才放松下来。

  “蛟龙”号走到现在,经历了12个年头,可是我国的载人深潜事业才刚刚起步,“蛟龙”号为全国科学家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应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我国深海科技的发展挥洒自己的汗水。

  今年的大洋航次刚刚开始,这只是每一航段,下半年,等待“蛟龙”号的将是西南印度洋那片深邃而蔚蓝的海洋。

  相聚是缘,我为可以和在我的人生中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走到一起的老师、前辈、同事、朋友共事、同舟共济而感到庆幸。

  (作者单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祝普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