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及以前

中国科学报:走近海洋世界 畅享科学盛宴

撰稿: 海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7-28

  记者 廖洋 通讯员刘洋

  “科学营让我领略到科学的魅力,我的科学梦由此起航。”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翻开2014中国科协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海洋科学专题营”留言册,来自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的小营员魏玉洁的一行文字映入了记者的眼帘。

  盛夏的七月,2014中国科协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海洋科学专题营”在青岛正式开营。100名来自全国各地中学的青少年营员们参加了这次生动、活泼的科学夏令营活动。

  激发科学兴趣

  促进教育、科普相结合

  2012年,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首次发起了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2013年,科学营活动得到热烈响应,增加了5个专题营,由大型企业和高校共同承办,参与人数也首次突破了万人大关。2014年,科学专题营一跃增加为15个,其中,中国科学院4个特色研究所第一次参与到了专题营活动中。

  中科院海洋所党委副书记杨红生告诉记者,本次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承办的“海洋科学专题营”,经过前期多次的积极沟通与策划,活动整体突出海洋科学研究特色,强调培养营员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增强营员的团队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双方积极推进科研院所与高校科研教育资源共享,让营员们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海洋科学知识,达到优势互补、科教资源有效联合。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单长勇来到“海洋科学专题营”现场,向营员代表授旗。山东省科协巡视员林兆谦,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巍然,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处处长陈红娟等也出席了开营仪式。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为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海洋科普资源,包括我国规模最大、亚洲馆藏量最丰富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我国最先进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以及“科学一号”“科学三号”和“创新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等;同时建立了以海洋科学知识为特色的高中低、老中青结合的高层次专业科普人才队伍。研究所举办的“青岛市中、小学生我心目中的海洋主题绘画比赛”已经成为青岛市的海洋科普名片,与青岛二中、青岛三十九中等中小学校共建海洋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并开展海洋课题研究得到广泛好评,每年举办的公众科学日吸引数千中小学生前来参观,让科技资源充分转化为科普资源回馈社会公众。

  科教结合

  感受海洋科学魅力

  “希望营员们在活动中学习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感受海洋科学研究的魅力,鼓励营员们爱科学、学科学,培养科学志趣,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开营之初,杨红生对小营员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此次“海洋科学专题营”共招收营员100名,在一周的活动中,营员们分别聆听了院士、专家的精彩报告,进行了海洋科学课题研究与海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参观了亚洲馆藏量最丰富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探访了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并开展了海洋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

  记者了解到,此次专题营活动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是海洋科学研究课题。科研人员根据营员们的知识层次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了“2014年黄海绿潮优势种群的分子鉴定”“海浪、海啸的模拟实验研究”“碳钢在海水中电化学腐蚀初步研究”等10个课题研究方案,涵盖了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洋腐蚀与防护、海洋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注重培养营员们主动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感受海洋的魅力,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以前以为研究海洋就是海洋生物、海水养殖等,没想到还可以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模拟海浪、环流,真是太神奇了!”来自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一中学的郑举乐参与了“海浪、海啸的模拟实验研究”课题,对数学和物理学产生了极大兴趣。

  来自贫困县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的邢润楷就直抒胸臆地对科技充满了憧憬:“这个夏天是科技的夏天,是我们增长见识的夏天,激发着我们科技的思想,引领着我们为祖国作一份贡献,我不禁为科技的发展感到无比陶醉!”

  营员们纷纷表示,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海洋科学研究让他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不但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并且对科学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表示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期望今后有机会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实现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张宏晔带领来自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的营员开展了“利用水下摄影技术对鲍鱼大小调查方法的研究”课题。他说:“营员们的求知欲十分强烈,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特别专注,经常会提出一些好的科学问题,对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也是一种启发。”

  《中国科学报》 (2014-07-25 第15版 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