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汹涌的南海。
5月的一个清晨,在三亚湾与永兴岛之间海域,一个涂成醒目红黄色、像飞机模样的家伙,在母船船吊的帮助下,“噗”地一声悄然入水,驶向蔚蓝深处。
“这是水下滑翔机,不用动力就能在水下自主航行1000多公里,最深可下潜1000米。”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俞建成说,这种60多公斤重的新型水下机器人系统,被公认为最有前景的海洋环境测量平台。
不带推进装置的水下滑翔机,是个优秀的大洋弄潮儿,下水没多久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有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合成地理坐标系统,按照预设运行程序判断它的方位。
“水下滑翔机,和我们日常出行乘坐的飞机外形基本相同,都有圆筒形的机身,两侧有符合力学原理、能提供升力的翼展,尾部还有能活动、用于控制运行方向的垂直尾翼。”俞建成说,不仅样子相像,水下滑翔机的运行原理与滑翔机也基本相同,只不过水下滑翔机是利用水流而不是气流来“飞行”。
在黄色的机身内部,科研人员给它安装了两个最重要的运动部件—姿态调节装置和浮力调节装置。俞建成说,水下滑翔机正是依靠姿态调节装置改变重心位置,依靠浮力运行,所以它在水中总是依曲线运动的,不能水平前进。
科研人员在水下滑翔机的尾部插入了一个长长的杆状卫星天线。通过天线,水下滑翔机可以借助卫星系统与“家长”保持通讯联系,及时传回数据、报告位置。不过,受限于总功率等因素,水下滑翔机在水下运行时还不能与外界实时联系。
俞建成告诉记者,水下滑翔机今年已经在南海完成了中期海上试验和区域覆盖试验性应用,深度传感器记录的最大下潜深度突破1000米,累计完成225个1000米潜深的滑翔剖面观测。
专家告诉记者,搭载了各种传感器的水下滑翔机可以大范围地观测和获取海水的温度、盐度、浊度、叶绿素、含氧量及洋流变化等信息,对开发海洋资源、预防灾害等都有重要作用。
今年下半年起,首批5台水下滑翔机将交付相关海洋研究部门。目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水下滑翔机能以0.5节的速度在水下航行两个月,最大续航范围可达1500公里。未来,科研人员将着力研发水下续航时间更长、下潜更深的水下滑翔机,在我国广阔的海域开展科学观测。
传媒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