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及以前

沈阳日报(2013.11.13):“潜龙一号”设计师们回家 听他们细聊——“潜龙一号”神奇在哪?

撰稿: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11-15

  12天里,完成了这些…… ●在太平洋下潜7次 ●在5000多米我国多金属结核详细勘探区近海底潜行作业将近30小时 ●完成声学等探测92.1公里 ●探明33平方公里海底精细地貌 ●带回204G的有效数据 

      摘要“潜龙一号”是咱沈阳自动化所牵头研制完成的。 

      11月12日,记者走进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近距离采访到此次跟随“潜龙一号”出海,刚从广州返回沈阳的总设计师徐会希、副总设计师刘铁军。最为难得的是,记者还采访到“潜龙一号”项目第一位负责人、沈阳自动化所6000米AUV(无人无缆潜器)最早研发者之一刘健研究员,跟随三位专家一起回忆“潜龙一号”潜入深海,跃身成龙的“神奇”过程。 

      “潜龙”实现无人下艇甲板回收 

  1975年出生的徐会希副研究员,虽满面笑容,但被晒得略黑的皮肤却掩不住疲惫。“出一次海至少要瘦六七斤,科研工作最紧张的时候一天只能睡1个小时。遇到四级海况,就是5级大风,浪高2.5米,许多人都是拎着桶在工作,还随时抱着桶在呕吐。”刘健研究员一席话,赢得热烈掌声。

  “布放-回收安全、顺畅,完全实现了无人下艇甲板回收,这是‘潜龙’此次最大的突破,因为回收最难,投入人力最多,也最容易出现问题。”徐会希说。

      “潜龙”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潜龙一号’在水下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非常齐全,其智能控制系统只要接收到威胁潜器安全或者异常信息,均会抛载上浮实现自我保护。”刘铁军详细介绍了“潜龙”执行任务的全过程。

  计算机会根据要求自动为“潜龙”规划路径,参试人员负责检查,最后随着首席科学家下令,方可正式下水。“此次精细探测,我们一共带回204G的有效数据。

      中国“三龙”齐闹海 

  “潜龙一号”的名字是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最终确定的。“中国有‘蛟龙’、‘海龙’,再有‘潜龙’,都是‘龙系列’,就是‘三龙闹海’。而我们最终之所以定名‘潜龙一号’也是为将来打下伏笔,未来还会有二号、三号……”刘健还透露,他们目前正在研制热液探测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寻找海底热液喷口,进行无人作业。本报记者 封葑 

      你问我答 

  问1:6000米是什么概念?

  答:全世界97%以上的海底“潜龙一号”均可抵达。“潜龙一号”是国产自研深海探测装备,其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寻找资源所在区域,探测海底现场海洋要素,为评价资源储量和商业开采价值提供依据。

  问2:“潜龙一号”最长能在海底多少时间?

  答:一次最长24小时。

  问3:“潜龙”个人信息能透露吗?

  答:长4.6米,直径0.8米,重1.5吨,最大工作水深6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