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展
您当前的位置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研究员许国旺团队与暨南大学教授霍霞团队合作,在孕期多溴联苯醚暴露对新生儿出生结局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胎盘中多溴联苯醚水平与新生儿头围及出生后一分钟的阿氏评分结果呈显著负相关,揭示了胎盘中多溴联苯醚残留介导上述不良出生结局的潜在代谢机制。

  多溴联苯醚作为阻燃剂,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和建筑材料等领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多溴联苯醚可通过胎盘屏障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然而,目前关联分析结果缺乏一致性,且影响新生儿出生结局的生物机制尚不清楚。

  针对上述问题,本工作中,研究团队收集了来自电子垃圾拆解区及邻近对照地区的母婴队列中各100份胎盘样本,基于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定量检测了胎盘中的27种多溴联苯醚。结果显示,电子垃圾拆解区的胎盘中多溴联苯醚水平显著高于其对照地区。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多溴联苯醚露可显著增加新生儿发育不良风险,包括新生儿头围减小,以及出生后一分钟的阿氏评分的降低。结合全代谢组关联研究和中间相遇原则,研究团队进一步明确了4种和12种多溴联苯醚暴露相关代谢物,分别与新生儿头围减小和出生后一分钟的阿氏评分降低呈显著关联。该研究揭示了多溴联苯醚暴露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代谢扰动,可为孕期风险防控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基础。

  相关研究结果以“Metabolomics Insights into the Prenatal Exposure Effect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on Neonatal Birth Outcomes”为题,于近日发表在《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504395/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