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展
您当前的位置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院士李灿团队与研究员黄家辉团队合作,采用自主发展的等离激元辅助光沉积策略(J. Am. Chem. Soc.,2017),在Au-TiO2界面处选择性沉积惰性的铅氧化物,从而封堵高活性的Au-TiO2界面位点,将反应活性中心从非选择性的界面区域转移到高CO选择性氧化的金属表面区域,最终实现优异的CO-PROX催化反应性能。

  金纳米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低温CO氧化活性和较弱的H2活化能力,因而在CO-PROX反应中备受关注。但是,在过量H2及高温条件下,难以避免CO和H2的竞争氧化,如何在拓宽反应温度窗口的同时,提高CO2选择性是金催化CO-PROX反应的挑战之一。

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催化性能

  针对该问题,合作团队采用了“以堵导疏”的策略,利用Au纳米粒子的等离激元效应,选择性光沉积惰性铅氧化物,修饰Au/TiO2催化剂的界面。经过界面修饰以后,in-situ CO-DRIFTS显示Au-TiO2界面氧的活性明显降低,极大地抑制了H2的解离活化(H2-D2交换反应)及氧化反应的活性。在160oC、3vol% CO、3% O2、22vol% CO2、40% H2、N2平衡的苛刻条件下,界面修饰的Au/TiO2催化剂显示出较高CO转化率和催化剂稳定性,从而实现了优异的CO-PROX反应催化性能。本工作为探究高性能选择性氧化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并对负载型催化剂不同活性位点差异和调控提供了新的认识。

  该研究工作由我所503组与DNL0809历时三年多时间通力合作完成,将光催化领域的认识及催化剂制备方法成功应用于热催化研究中,有效促进了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

  相关工作于近日以题为“Blocking the Non-selective Sites through Surface Plasmon-induced Deposition of Metal Oxide on Au/TiO2 for CO-PROX Reaction”发表在Chem Catalysis上,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CN 110961103 B)。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洪峰和助理研究员王升扬。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hecat.2021.04.00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