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健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宋礼、悉尼科技大学副教授刘浩、教授汪国秀团队合作,制备了N掺杂空心多孔碳负载Co单原子纳米反应器(CoSA-HC)。该反应器作为锂—硒电池正极表现出了较高的放电容量、优越的倍率性能和极佳的循环稳定性,其库仑效率接近100%,为金属—硫族电池(MCB)电极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大连化物所发展了中空碳球负载Co单原子催化剂用于Li-Se电池正极材料
刘健团队长期致力于深入研究微/纳米反应器中的催化基础理论,实现活性组分在纳米反应器中的精准定位。前期工作中,该团队与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合作,发展了Fe1-xS纳米颗粒负载的多孔碳球纳米反应器,作为锂—硫电池正极基体,实现了在0.5C的电流密度条件下,容量保持1070mAh/g循环200圈几乎没有衰减(Adv. Energy Mater., 2020)。Se正极具有优异的电子导电性,与S正极的体积容量相当。然而,由于聚硒化物的穿梭效应,导致Se与Li的反应活性低,容量衰减快,阻碍了Li-Se电池的实际应用。
本工作中,科研人员借助单原子催化剂独特的电子结构、最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和优异的催化性能,通过使用PVP修饰的PS作为模板、调节双金属ZnCo-ZIFs前驱体中的Co和Zn含量,成功合成了N掺杂空心多孔碳负载的Co单原子(CoSA-HC)纳米反应器。CoSA-HC纳米反应器中单原子Co位点可以有效激活硒的反应活性,固定硒和聚硒化物,中空结构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及更大的电极/电解液接触面积,并改善传质效果及抑制反应过程带来的体积膨胀。
上述工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工作得到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基金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