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肥料是添加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或者同时添加两种抑制剂的肥料。与普通肥料比可降低氮素淋失48~65%,减少NH3、N2O挥发与排放43~64.7%,提高氮素利用率8~12个百分点,提高肥料磷有效率28%,可降低肥料投入20~30%不减产,每吨仅增加成本40~50元。稳定性肥料对保护资源与环境、降低农业成本及提高种植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上,生产稳定性肥料的企业以德国的COMPO和BASF、比利时的Solvay、北美的DOW和KOCH为代表,每年欧洲消费量为80万吨,北美12万吨,中东和非洲约8万吨。与我所合作生产稳定性肥料企业约30家,年产量150万吨,年总产量已达世界稳定性肥料产量的1/3以上,居世界第一。
2011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和肥料质量检验单位,制定并由有关部门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稳定性肥料》(HG-T 4135-2010)行业标准,规范了相关定义术语,统一了检验方法,使稳定性肥料产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各类新型肥料发展日新月异,由于稳定性肥料以其长效高效的特点和成本低廉的优势,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和农民认可,已成为我国新型肥料中的主导品种。为了进一步规范稳定性肥料市场,迫切需要制定国家标准,引领稳定性肥料健康快速发展。
2015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与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等牵头制定了《稳定性肥料》国家标准。标准从肥料的功能性检测入手,检测指标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该类肥料的特性,检测方法简单易操作。
2017年12月29日,《稳定性肥料》国家标准(GB/T35113-2017)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公布(国家标准公告2017-32号),并将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我国新型肥料的创新发展,推动肥料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证产品品质,促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