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展
您当前的位置 :

  822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海洋科学研讨会在山东泰安开幕,会议主题是“中国近海及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二、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深海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及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海峡两岸38所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近2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港澳台办公室原主任安建基,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交往交流处副处长魏章柱,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丽,青岛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秦宇辉,台湾大学教授魏庆琳、詹森,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陈大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发展中心主任孙松,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黄大吉,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戴民汉,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副校长刘传玺等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李超伦主持。 

 

大会主席王凡研究员致辞          泰安市副市长成丽致辞

 

中科院港澳台办公室安建基致辞       台湾大学魏庆琳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泰安市副市长成丽,中国科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原主任安建基,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副校长刘传玺,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魏庆琳分别致欢迎辞,希望本次会议能进一步促进两岸学术交流,推动两岸有效合作,为海峡两岸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海洋科技工作者提供广泛交流及深入切磋的平台,展示海峡两岸的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为期三天,邀请了11位专家做大会特邀主题报告。大会下设4个分会场,邀请了10位专家做分会特邀报告,并安排了73个口头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地质以及相关海洋研究议题进行深入学术交流和研讨。大会共收到提交的论文摘要154篇,学术海报70份。  

吴立新院士做报告

 

詹森教授做报告              陈大可院士做报告

 

孙松研究员做报告             何东垣教授做报告

  大会特邀学术报告会由王凡研究员和詹森教授分别主持。11个主题报告分别为: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的“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in Changing Climate”、台湾大学詹森教授的“2012-2016 黑潮探测:从黑潮大幅变动、水团层叠交错到不稳定波列现象”、国家海洋局二所陈大可院士的“关于大洋观测系统的几点思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松研究员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可预测性与不确定性”,台湾中央研究院何东垣研究员的“气胶金属在西北太平洋的生物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的“夏威夷-帝王岛链与太平洋漂移历史”,台湾大学刘家瑄教授的“海床流体移栖及冷泉系统的地球物理观测”,香港科技大学刘红斌教授的“黑潮及北太平洋单细胞固氮蓝藻的高度多样性”,国家海洋局二所白雁研究员的“海洋碳通量遥感观测”,台湾海洋大学蒋国平研究员的“混营性微细鞭毛虫(Mixotrohpic nanoflagellates)的摄食机制-以著鞭毛虫(Haptophytes)为例”,厦门大学史大林研究员的“海洋酸化对优势固氮蓝藻束毛藻的影响”。  

  

  海峡两岸海洋科学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苏纪兰先生、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薛亚教授及台湾大学庄文思教授等人在1991年共同发起,是两岸科学家最早开展的民间学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由海峡两岸轮流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对两岸海洋科学家的学术交流与友谊的增进具非常深远的影响。  

    文/综合处  图/王少青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