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具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的“3万吨/年MEA法生产乙撑胺的工业化”技术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得到了以清华大学金涌院士为主任的鉴定专家组专家高度评价。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科技成果处处长姜砚茹主持鉴定会。
成果鉴定会现场
MEA法生产乙撑胺技术是大连化物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专有成套技术,包括工艺技术软件包及其性能优异催化剂。该技术在催化剂研制、工业化催化剂放大生产、滴流床反应器内构件研发和产品分离技术研究等及其万吨/年级生产装置设计、工业化装置运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发明和创新性成果。
2011年8月,大连化物所与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的我国第一套自主设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万吨/年MEA法制备乙撑胺的工业装置顺利投产。该装置已经平稳运行近4年时间,实现产值近5亿元,利润累计1亿元。在此基础上,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建了年产3万吨的乙撑胺装置,于2015年3月顺利投料生产。该工业化装置工艺科学、合理,运行安全、可靠、绿色清洁,技术指标先进,MEA的转化率在45%以上,EDA的选择性在80%以上,EDA纯度≧99.7%,DETA 纯度99.3%,PIP纯度99.9%。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创新性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反应压力和EDA选择性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一致同意该技术通过鉴定,建议加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